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说汉字

语文知识四 1、《说文》:“何,儋(担)也。”这个说法很对。“何”字的本义就是“肩扛”,如《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duì)。”“”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长一寻(八尺)四尺。这句诗的大意是:肩上扛着戈和。后来“何”被假借为疑问代词,如《商君书?更法》:“前后不同教,何古之法?”所谓“何古之法”,就是说:去学习哪一个古代呢?由代词又可以引申为副词,当“多么”讲,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说:秦王横扫天地四方,多么像猛虎怒视啊!正因为“何”字后世多用其假借义,那么它的本义就由“荷”字代替了,如《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也就是说,于是,就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当“担”、“扛”讲的“荷”,必须读hè,而不能读作hé。“荷花”之“荷”,读作hé。又与山东菏泽的“菏”字容易混淆,需加注意。   “向阳门第春常在,勤劳人家庆有余。”这个“余”字本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像树木支撑的房屋之形,与“舍”字同义。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③为小篆的写法。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余,语之舒也。”许慎认为“余”字的本义是语气词,不妥。“余”字的本义为“房屋”,但该字本义早已消失,后世多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如《尔雅?释诂下》:“余,我也。”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左传?宣?十七年》:“余将老。”   有人认为以“余”代“多馀”的“馀”是实行简化字以后的事。这是一种误解。在古籍中经常以“余”代“馀”,如《吴仲山碑》:“父有余财。”《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这奚宣赞(人名)年方二十余岁。”可见“馀”简化为“余”是早有先例的。   请注意:在一般情况下“馀”应简化为“余”,但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如文言句“馀年无多”。这很明白,“馀年无多”就不会被误解为“余(我)年无多”了。再者。“馀”作姓用时,不能以“余”代替,如后燕的馀蔚就不能写作余蔚。   我们大都读过曹操的《短歌行》:“绕树三匝(zā扎),何枝可依?”意思是:绕树转三周,哪条枝可以依靠呢?这“依靠”之义便是“依”字的本义。甲骨文①外部是一件大衣服,左右两边不封口处即为袖口,衣内裹着一个面朝左的“人”,表明人是依靠衣服取暖和蔽体。小篆②则把衣中的“人”移到“衣”的左边了,意义完全没有变,仍然是个会意字。楷书③是由小篆直接变来的。   “依”字的本义是“依靠”,如《楚辞?七谏?怨世》:“余生终无所依。”从“依靠”又能引申为“傍着”,如大家所熟知的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这是说:太阳傍着高山而落下。从“傍着”又可以引申为“依恋不舍”的意思,如《楚辞?九思?伤时》:“志恋恋兮依依。”后来发展为成语“依依惜别”。但是,你若把“杨柳依依”也理解为“杨柳也依依惜别”那就不合适,因为这个“依依”是指轻柔的样子。   请注意:“依”和“倚”虽然都有“依靠”义,但词义轻重有别。“依”是靠近某物,意义轻;“倚”是斜靠在某物上,意义重,如《庄子?充德符》:“倚树而吟。”则只能用“倚”,而不能用“依”。   这个字就是“陷”字的初造字“”。你看甲骨文①就很形象,上部是一个面朝左而臂向左下方伸展的人;下部向左右上弯的曲线是一个陷阱,这表明一个人掉进“陷阱”的意思。金文②是人掉进“臼”(“臼”字最初就是“阱”字的象形字),与甲骨文义同,只是在“人”的中间有一个圆圈(表示阱口),说明人就是从这个阱口掉下去的。小篆③的形体近于甲骨文。④是楷书的写法,“臼”的上部分是“人”形的变体(如“危”字的上部也是“人”形的变体)。“”字是个会意字,其本义就是“陷”。只是因为到了后世,已看不出人掉进“陷阱”的样子了,所以又在其左加上了“”(阜),表示一层层的,可以再爬上来。这个“陷”字从此就成了左形()右声()的新形声字了。“”字再也不用了。   请注意:“”字与“舀”字形音义均不相同。“舀”读为yǎo(咬),其上是爪(手),其下是“臼”,也就是伸手到臼中舀东西的意思。从“舀”得声的字如“蹈”、“滔”、“韬”、“稻”等。从“”得声的字如“陷”、“阎”、“焰”等。可见“舀”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万万不能混淆。   “陷溺”一词在古文中常遇见,它是“淹没”义,如《后汉书?明帝纪》:“百姓无陷溺之患。”后又引申为“受害”之意,如《新书?铸钱》:“百姓方陷溺,上且弗救乎?”意思是:百姓刚受害,君王不去拯救他们吗?   这是“尔曹岂与世杰等侪”中的“侪”字,读作chái,本为会意兼形声的字。金文①的左边为“人”,右边为“齐”、“人齐”就有“同辈”的意思。②是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相似。③为楷书繁体字。④为简化字。   《说文》:“侪,等辈也。”这是对的。但说“侪”字为“从人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