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剑是这样磨成的剑是这样磨成的
剑是这样磨成的
4月1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10周年。《焦点访谈》对于中国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电视栏目,而是代表舆论监督的一个符号。十年来,《焦点访谈》以他们的三千五百多期节目,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监督之路”。
4月8日,温家宝总理给《焦点访谈》发来亲笔信,祝愿它越办越好,强调“人民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是对政府工作最好的批评和监督。
据了解,《焦点访谈》之后全国电视台曾开办了六十多个类似《焦点访谈》的栏目。经过十年的努力探索,可以肯定,以《焦点访谈》为标志的舆论监督将以一个新的姿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这个时候,回望、梳理一下这十年历程,其意义,应该并不仅仅限于《焦点访谈》本身。
如果说,1994年4月1日有什么值得记下一笔的话,《焦点访谈》的诞生不应该被历史抹掉。
94国债发行的第一天》,编导戴明,主持人张恒,时长13分。
2004年4月1日,《焦点访谈》的“大眼睛”标志第3527次在屏幕上出现,这期节目名为“坑农劣肥肥了谁”,曝光湖南衡阳地区销售假化肥情况。10年的刻度足以让很多东西颜色褪尽,甚至消亡,但历经风雨的《焦点访谈》,色泽愈加鲜艳。
19时38分,很多人习惯性地将电视锁定中央台《焦点访谈》——10年不间断地磨砺,它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
它聚焦社会,社会目光也聚焦它——无论观众、新闻理论研究者、政治学家、党政干部还是中央领导。最近的一次在4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焦点访谈》栏目座谈,他赞扬所有工作人员10年来进行的努力,使《焦点访谈》“成为党和政府推动工作的好帮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成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的主心骨,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牌电视栏目”。
一个真正的社会守望者
??? 就像《焦点访谈》日后能对中国改革有所推进触动一样,它本身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产物,骨子里天然含有革新的因子。
脱胎于《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焦点访谈》,呱呱坠地那一刻并没有鲜明地举起舆论监督的大旗。
央视副总编辑、《焦点访谈》的创始人孙玉胜在谋划这个晚间播出的新栏目时,把内容设定于热点、焦点、难点新闻事件,以调查分析加访谈述评的方式进行深度报道,本意是改革电视新闻报道手法,还没“上升”到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的“高度”。“我们在日后的探索中,发现用电视手段报道一些焦点、难点,能够起到不小的舆论监督作用,也就有了这样的定位。”孙玉胜说。
《焦点访谈》的第一个监督节目是在开播两天后,播出了一个北京郊区占用耕地修建坟墓的批评报道,事不大,但却是对“滥用权力”行为的一次旗帜鲜明地监督,反响很好。这之后,《焦点访谈》“一发不可收拾”,旗下年轻的记者们以高昂的热情在全国各地奔波,“盗伐危及大动脉”、“309国道乱收费”、河道里建起商品楼等报道,都是轰动一时的经典之作,《焦点访谈》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中国舆论监督的急先锋,收视率曾高达30左右,堪称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迹”。
4月1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播出10周年。4月8日,温家宝总理给《焦点访谈》发来亲笔信,认为《焦点访谈》用责任作为主题,回顾十年的历程,展望未来的前景,很有意义。
责任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刻的了解,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只有对国家和人民了解得深,爱得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责任体现在对焦点的关注和正确的把握,特别是要善于抓住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责任还体现在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社会效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的意见、要求和呼声,是对政府工作最好的批评和监督。只有人民的批评和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犯骄傲自满的错误。
希望《焦点访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越办越好。
事实上,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写到,“舆论监督”只是“焦点”节目的功能之一。有统计显示,在其批评监督类节目最多的年份和季节,比例也没超过播出总量的22%。《焦点访谈》却能靠这小部分节目成功,原因何在?
对《焦点访谈》研究多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认为,作为强势的电视媒体,尤其是央视这样一个中央级新闻媒体,在黄金时段以每天一集的高密度播出电视评论类节目,既有利于舆论监督,也有利于舆论引导。
另一方面,对中央领导和各级政府来说,也需要一个观察民情、倾听民意的窗口,需要一个调节公众情绪的“减压阀”,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新闻评论类栏目的《焦点访谈》无疑可以很好地承担起这个任务。公众的需求与党和政府的支持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特殊的地位与《焦点访谈》同仁们的特别努力,使其具有了特殊的影响力;舆论监督的持续性与有效性也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