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总库11.doc

[2011高三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总库1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高三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总库11

2011高三语文议论文作文素材总库11 “引用”艺术 一、明引诗文出文采 例1、现代文明的拥有,使得本已很累的人们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得本已寂寞的影象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的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由此,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噢,人类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翰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哪,你还剩下什么?! (《诚信归去来》) 明引名言警句是引用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的引用契机有两条途径。 第一种方式,因受语流中某一词或短语的启迪而联想到曾经碰到过的也刚好有这个词或短语的名言警句,如本段作者因题目中有年轻人在小舟上抛弃诚信而联想到罗兰的“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紧接着再对此事作必要的议论以揭示主题。 第二种方式,由于意旨相近而由此及彼,如作者在年轻人抛弃了诚信而为之担心是否驾驭生命之舟时想到林肯的诗,因诗中有生与死“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等句,故而联想引用。由此可见诚信不可抛,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遗恨终生。 例2、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风是什么》) 第三种方式,由相近联想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问题或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词佳句汇集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本例作者在回答“风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先用语文老师的口说出了风是一种文化。然后明引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诗句,气势如虹,让读者明确了风是一种有着五千年优秀传统的文化,从而说明了“风是什么”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道理。 二、暗引仿作显新意 例3、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十年寒窗,九章算术,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五经,四书三德,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德育英才泽神州。(《山村的故事》) 其实引用得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这完全决定于作者平日的阅读。本例作者暗引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对诗的典雅故事。要是没有熟背过那段诗文,可以肯定地说在考场上是不能写出如此文采飞扬而又意蕴无穷的句子来的。先将一到十顺说,再倒说,而句句都与山村教师的艰辛密切相联,形神俱备,实乃绝笔。当然像古代这种现象很多。 例4、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三心三意,四目相对,加上五颜六色,七拉八扯,九思十想,相识相知,绵绵情意,中学生思有情人,还愿终成眷属,岂非神话?十年寒窗,九九归一,八索文思,七月流火,连日六神无(五)主,四心三意,两两失意,功亏一篑,名落孙山,两眼一翻两腿一伸,后悔当初不应该。 这是有感于中学生早恋而作的两段文字。虽然在文字的整齐上不及例3,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学生早恋的一般过程和早恋的最终结果,只有名落孙山。作者抓住了数字的顺写与倒写规则,实在是把早恋写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一段非常优秀的文字。 例5、诚信有没有?扪胸问良心。不知为人与否,今朝必有失。欲把诚信找回,却又口是心非,笑里又藏刀。诚交天下客,利从信中来。做人诚,待人信,为人善。不应有恨,为何定要失诚信?人要诚信立身,物非循规蹈距,此事并不难,但愿诚长存,人人信有之。(《水调歌头?诚信》) 这是作者填的《水调歌头》词。本“词”虽然在押韵、平仄方面有一些欠缺,但对中学生来讲,本词仍是一首很优秀的仿作词。作者将社会上有些人将“诚信”抛于脑后而为人奸诈。最后在下片提出了“做人诚,待人信,为人善”的观点,并指出“人要诚信立身”而有些人却失去“诚信”,最后作者的愿望是“诚长存”,“人人信有之”。可见本“词”思想格调还是比较高的,有一定的思想性。由此可见,我们如能在作文中常用到这种方法,那作文一定会文采飞扬。另外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暗引了庚信前人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春旗共一色”而显得更绝成为千古名句,同样林逋在《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则是暗引了前人“竹影横斜

文档评论(0)

xiayutian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