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攻击性行为又叫侵犯性行为,是指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有意侵犯、争夺或破坏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一般表现为打人、踢人等身体上的直接攻击,也有间接攻击,如从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倾向。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这是我的小椅子!”说完,就要搬走自己的小椅子,志旭站起来就猛的一推,把小朋友推到了地上。又如:在游戏中,博博搭了一架漂亮的飞机,兴高采烈的向小伙伴炫耀,旁边一个幼儿走过,不小心把飞机碰到了地上,小飞机散了,博博立刻嚎啕大哭,边哭边用拳头在小朋友身上捶打着。
3、幼儿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引发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当一个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得到默许或赞同时,他的攻击性欲望会有所增强。例如:当一个孩子偶尔几次使用攻击性行为抢的别人的玩具后,他的这种行为在他的脑海里得到强化,他就会认为只要使用攻击性行为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心理不健全的幼儿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别人注意他,当孩子的第一次攻击性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时,也许由于没有妥善处理好、不够严肃等原因,让误认为孩子这样子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 4、幼儿缺乏与同伴的交往方法而引发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由于现在的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大于与同伴的交往。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成人的关爱,成人的谦让使幼儿形成了类似“我要的东西,你就要给我”的不正确的心理。而在幼儿的同伴交往与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渴望与同伴一起活动,渴望得到同伴的承认与支持是幼儿交往的特点。幼儿年龄发展的心理特点与情感特点,与实际生活中的“以我为中心”形成了一种矛盾,造成了幼儿的交往方法的缺乏,表现在幼儿交往中的攻击性行为较多。如:游戏中,佳佳在玩着积塑片,在搭建吊车的过程中发现缺少一片红色的。正巧,邻座的洋洋手上拿了一个,佳佳什么也不说,从洋洋手上抢过那片红色的积塑片,洋洋立刻大叫:老师,他抢我东西……
5、幼儿不正当的模仿而引发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模仿成人的粗暴方法,去对待同伴,于是会产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强强与小朋友一起在排队,前面的幼儿没有站在队伍里,强强叫了他几声,他就是不理,强强举起了小拳头……我问强强:“你为什么打人?”强强说:“他不听话!我在家不听话,爸爸就打我!”
在家中,不少幼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不听话了,家长采取了粗暴的方法对待,不少的幼儿迫于家长的打骂,就乖乖的承认错误,做听话的乖宝宝,幼儿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存储了这种信息,孩子遇到类似的这种事情时,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迁移:我不听话了,爸爸就打我,爸爸一打我,我就会听话,做个好孩子了!这个小朋友不听话,我也要让他听话!在这种迁移之下,幼儿会付诸于行动,而产生了攻击性行为。
由此可见,儿童攻击性行为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1、对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干预和制止
教师要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后及时干预和制止,使攻击性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并且要帮助受害幼儿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要对旁观儿童进行预警教育。具体做法是:
一是批评、惩罚攻击性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和默许。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要及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根据规则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不允许的。但是批评惩罚一定要做到及时、合理、适度,切忌体罚。体罚是一个反面示范教材,只能让幼儿更加推崇暴力。
二是要表扬奖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积极因素,尤其是攻击性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奖励,使其得到强化。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常表现攻击行为的孩子跟同伴玩得很融洽,或者正在帮助别人时,不要把它看作一件平常小事,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正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幼儿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教师的肯定,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进步。
三是沟通。攻击性强的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自我评价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比较低,情绪往往有障碍,因此仅仅进行批评和惩罚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沟通。对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当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从心灵上沟通认识和感情,并作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掌握社会规范、疏导不良情感。
2、创设良好的环境,减少环境中易于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首先,为儿童创设适宜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控制好班额,不要为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而不断增加班级人数。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将各活动区域进行合理间隔,尽可能为幼儿创设更多的空间,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冲突和摩擦。在指导幼儿活动时也可以有意引导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到人数较少的区域去活动,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
第二,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宜的心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学教育论文12篇:益母草的药用作用及妇科临床的应用研究 .doc VIP
- 工业废水处理工(中级工)理论试题库汇总-下(判断题).docx VIP
- 工商业储能居间合同模板9篇.docx VIP
- 乙醇钠乙醇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VIP
- 水下考古工作规程(2023年).pdf VIP
- 标准图集 - 12J003 室外工程.pdf VIP
- 铭记历史使命,赓续抗战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高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件(含溯源历史英烈精神).pptx VIP
- 2024-2025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TCNCIA 01040-2025 工业丙烯酸钠.pdf VIP
- glp培训课件下载.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