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激励与个体行为.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激励与个体行为

四、激励与个体行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分类 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1.激励概述 (1)激励的含义 激励,从字面上理解,是激发、鼓励的意思;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讲,激励指的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2)激励模式 激励模式,也叫激励过程。激励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外界刺激(外因)使人的内在动机(内因)发生强化作用,从而增强人的内驱力。主要的激励模式见下图。 内外刺激 需 要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模型1 需 要 行 为 目 标 模型2 未满足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目标导向 目标行为 模型3 产生新需要 需要满足 (3)激励的作用 激励可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 激励可激发人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经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应付自己的工作。但当其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 激励可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兴趣。 激励可调动人的积极性,包括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激励可提高工作绩效。研究表明:工作绩效的高低,取决于能力和激励水平两个因素,即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水平)。这样一来,能力强、激励到位,绩效肯定高;能力弱、激励到位,绩效可能高;能力强、激励不到位,绩效可能低;能力弱、激励不到位,绩效肯定低。 2.激励理论的分类 激励理论是专门研究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理论。 按激励的侧重点不同,可将其分成四类: 内容型激励理论(Content Theory):专门研究人的需要的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专门研究激励目的的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Progress):专门研究动机的形成与行为目标的选择的,即激励过程的。 综合激励理论:企图通过一个模式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都包括进去的理论。 3.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1)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1954年在《激励与个性》中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理论内容如下: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或7个层次; ·人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 ·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会影响人的行为; ·人的需求有主导性,人的行为由主导需求引起; ·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需求强度是不同的; ·人的五种需求又可分成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类。而且,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但不能替代。 (1)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续)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既有科学之处,又有局限之处。 科学之处体现在: · 提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符合基本规律; · 提出人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主导性特征,这对管理有启发意义。 局限之处体现在: · 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 理论带有机械主义色彩。 (2)赫兹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于1959年提出的。其理论内容如下: 赫兹伯格将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多指与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如公司政策和管理、工资待遇等;激励因素多指和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如工作本身挑战性、奖励、晋升等。 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满意,也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因素的满足则可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人们行为动力的真正来源。 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是不对的。满意的对立面应是没有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传统的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的观点:满意 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保健因素的扩大可能会引起激励因素的萎缩。 (2)赫兹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续) 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满足只能消除不满,后者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管理者在管理中不能忽视保健因素,否则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但也没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 即使在进行物质激励的时候,也要考虑尽可能地增加物质激励的精神含量。 管理者要想持久与高效地激励员工,必须改进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再设计,使工作丰富化和

文档评论(0)

xiaoyi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