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OMET电炉筑炉及其烧结工艺规范解析,上海定制烧结电炉,粉末烧结电阻炉,筑光电炉的维修店,烧结砖建筑陶瓷厂家,烧结多孔砖砌筑方法,烧结多孔砖砌筑规范,烧结空心砖砌筑,电磁炉,电磁炉哪个牌子好
FOMET RM1500/150KW
工频感应电炉打炉、筑炉及其烧结工艺规范
炉体结构
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整个炉,分炉体与炉底两个部分。炉体主要用于储存铜水及实现热交换。炉体外围是1300×1400×940由15MM厚的钢板焊接的外壳。紧贴外壳的是10MM厚的泡漠板,补偿炉衬材料的热胀与冷缩;再往里是30MM厚的绝缘板,再往里是绝缘耐火砖(60×110×220),最后是由湿态散料舂实的耐火、保温炉膛。
炉底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二次感应环、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外套、硅钢片等功能性部件与炉底散料、耐火砖等。
炉底与炉体接触面用专用胶粘接、填缝,并通过螺栓紧固;在30MM高的接触凸台四周,是用炉膛湿态散料紧实填充的。
除炉体结构外,还有液压驱动系统,用于浇铸铜水。
电器控制部分,是电炉的控制核心,必须在拆装炉体前后,全面检查各接触器、变压器、线路、指示器、电容器等是否完无损,必要情况下,必须检修至正常。
工作原理
感应电炉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变压器。二次感应环则相当于一个短路的次级线圈。感应电流=线圈电流×线圈匝数。
因电磁感应的原因,下炉体必须有断流沟,以免产生的感应电流烧穿炉体护板。上下炉体间,不作绝缘处理。
绝缘处理
下炉体断流沟内、断流沟紧固螺栓与下炉体必须有绝缘垫、套防护;
线圈与硅钢片间、线圈套筒间;
硅钢片紧固螺栓与硅钢片间;
送风管上必须设断流沟;
各夹线紧固板上必须有绝缘垫、套防护;
一般要求各绝缘电阻在50~100M欧以上。
各项检测功能
炉体内渗漏检测,是预防和检测炉体渗漏的必要措施;渗漏电流由1A到3A,一般历时一个季度,直至补偿器工作;
24KVAr及48KVAr补偿器开始同时工作时,一般需要进行打炉作;
接地检测,检查炉体是否接地;线圈无电流报警;
电柜、炉体风机报警装置,用于风机停机报警,折装炉体时,务必确保各功能正常。
工具与材料
筑炉材料
炉体材料
炉体材料为“Ramming mix silica Fomet”,是一种含水量3~5%的湿态料,适用于捣实。耐火砖的规格为T05 OT-BB。一般湿料用量为2000KG。砖用量为400块。
炉底材料(干)
炉底材料为RAMMING MIX WR 12,是一种干态散料。它们经过对不同粒度耐火材料特别地混合,使其可通过简单的振动方法来进行筑炉,不需特别加水。这种料的优点是,减少筑炉与烘炉的时间;寿命延长;一般情况下,很少需要修补炉衬;固有松散的结构,可使裂缝减少到最少程度并防止金属渗漏;可以长期储存。一般用量为800KG。
炉底料外围是T08 ASTM26耐火砖。用量约为100块。
干料的开始烧结温度一般为500度左右,最终烧结温度为1250度,最高使用温度1750度。的主要成份为90%的氧化铝与10%左右的氧化硅。粒度为6F,密度约为2.9KG/M3.
1.3、炉底材料(湿)
用炉底干料100KG+2KG粘结剂(黄色粉未)+3%水混合,即可用于炉底干料的封口与感应环的紧固。
1.4、用5KG的粘结剂(白色粉未)+适量水,可用于联接炉体与炉底。
1.5、胶状水泥50KG~75KG用于砌砖。
筑炉工具
2.1、主要气动工具有振动器、振动扳手;
2.2、手工铁耙等;
筑炉模具
3.1、炉膛铁模及其固定装置;导流沟木模;
3.2、下炉体感应环钢模、线圈钢桶等;其中下炉体的模具为一次性使用或永久使用;而上炉体的模具必须拆除。
3.3、下炉体对接平台模具,安装时,需注意方向。
打炉
炉体部分
用吊车等先将炉体与炉底分离。用备用的铁板将炉体底部封口,封口螺丝必须紧固,与炉体钢板不留缝隙。
先用风镐等清理炉膛料,再清理耐火砖及其它料。
清除完各料后,必须清理干净底板、钢板壁上的各处粘结剂残留及铁锈。
炉底部分
先清出感应环及其附属物。再清理干料并收集之。最后拆除感应环钢圈及耐火砖层。
筑炉工艺
炉体部分
保留底部封口钢板,并清理其上杂物,保持干净;
在钢板壁上各处均匀刷上玻璃水,涂贴10MM泡沫板;
在10MM泡沫板上,用耐火水泥粘贴30MM绝缘板,披缝厚度1~2MM;
再平辅一层耐火砖,并开始砌至炉体上顶部。前后两面砖搭接15MM;左右两侧面搭接20MM,各砖长度方向不刮水泥;厚度间施1~2MM厚水泥层;
砌砖时注意各侧砖的接口不能搭接,以利收缩(详见图示);
45度角度堆砌时,不与各侧面施水泥粘接;
砌砖后,等水泥硬化24小时后,可开始湿态料的施工;
施工前,必须按炉体尺寸,固定导流沟木模、炉膛钢模等,确保施工过程中不移位;
加料时,紧贴模具的各处,粒度宜小,以便内表面光滑;加料厚度为60~70MM,用气动工具紧实;
紧固时注意,紧实轨迹要错开或呈4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