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碳酸盐岩 一、碳酸盐岩的定义 1.碳酸盐岩——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组成,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方解石含量大于50%)和白云石(白云石含量大于50%)。 2.统计资料: A.碳酸盐岩约占沉积岩总量20%,在地壳中分布仅次于泥质岩和砂岩。 B.在我国,沉积岩占全国总面积75%,而碳酸盐岩占沉积岩覆盖面积的55%。南方:Z、Pz、T;北方:Pt、Pz。 二、碳酸盐岩的成分 1.化学成分:CaO、MgO、CO2——氧化物 可用18O/16O的比值、13C/12C的比值,来确定环境。即: (1)同位素(18O/16O): A.区分:海相胶结物与陆相胶结物 B.判断:海水的古温度 C.区别:生物成因与无机成因 (2)同位素( 13C/12C ):区分海水与淡水 2.矿物成分: (1)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 文石(霰石)——斜方晶系CaCO3,不太稳定 高镁方解石——三方晶系,含MgCO3(11-19%) 碳酸盐矿物 低镁方解石——三方晶系,含MgCO3 ( 2-3%) 白云石——CaMg(CO3)2,高度有序排列 自生碳酸盐矿物:eg.菱镁矿、菱铁矿、菱锰矿等(菱X矿-XCO3) 非碳酸盐矿物自生矿物: eg.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天青石、岩盐、钾镁盐矿物等 陆源矿物混入物 (2)矿物的转化: 文石 遇淡水作用 方解石 析出Mg2+ 高镁方解石 被埋藏生成岩变化 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石灰岩的主要碳酸盐矿物都是方解石。 三、碳酸盐岩的结构 1、概述: 碳酸盐岩的结构包括: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泥(微)晶结构、晶粒结构、残余结构。 2.粒屑结构/颗粒结构(类似于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1)“粒屑结构”的含义:由颗粒、泥晶基质(或灰泥杂基)、亮晶胶结物、孔隙等四种结构组分构成,也称“颗粒结构” 。 ①颗粒(6种):鲕粒、团粒/球粒、团块(葡萄石、巴哈)、内碎屑、骨粒、核形石 ②泥晶基质:0.03mm,半透明、褐色、易重结晶;“不干净” ③亮晶胶结构:明亮干净,含量约30-40% ④孔隙 一般来说:颗粒支撑、分选好、颗粒之间突变。 (2)颗粒: a. 内碎屑:盆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过岸流、潮汐、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经过再沉积的碎屑(区别于从盆外古陆的石灰岩经过风化剥蚀而来的碎屑,即外碎屑或陆源碎屑)。 其特征、成因等,阅读教材P163下面,通常为浅滩-潮坪环境。内碎屑按直径大小可分为: 砾屑:2mm 砂屑:2-0.06mm 粉屑:0.06-0.03mm 微屑:0.03-0.004mm 充填于颗粒之间者统称 泥屑:0.004mm 泥晶基质或灰泥杂基 b. 核形石:具藻灰结构,由非同心状的藻类泥晶纹层围绕一个固体核心组成,又叫“包粒”。常呈不规则状、且颜色较深。 c. 鲕粒: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圈或多圈规则的同心纹围绕一个核心组成,核心通常是一个碳酸盐颗粒或陆源碎屑。鲕粒d2mm,一般d=0.2-0.5mm,若d2mm叫“豆粒” 。 常形成于:动荡环境,如台缘浅滩,水深多在5m、10-25m,温暖,浅海。 类型:表鲕/藻皮鲕(包壳厚度核心半径)、单鲕、复鲕。 d. 团粒(球粒) e. 团块(又叫葡萄石、巴哈马石) f. 骨粒:无脊椎动物分泌的碳酸盐骨骼组分。 (3)微(泥)晶方解石(灰泥杂基) (4)亮晶胶结物(亮晶方解石与假亮晶方解石的区别) 2.生物骨架结构——强调原地生长(造礁生物),包括:粘积岩、骨架岩、障积岩。 3.交代及重结晶的晶粒结构、残余结构(P165) 四、碳酸盐岩的孔隙 1.按孔隙大小分: 0.01mm 隐孔 0.01mm显孔 1mm 晶洞 2.按成因分: (1)原生孔隙:粒间孔隙、生物骨架孔、粒内孔、遮蔽孔、生物虫孔(虫穴)、鸟眼孔。 (2)次生孔隙:铸模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裂缝。 五、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及沉积构造 1、成岩后生变化 2、几种沉积构造 (1)示底构造 (2)鸟眼构造(窗孔构造) (3)缝合线构造 (4)叠层构造 六、碳酸盐岩的分类和命名 1.化学成分分类: 碳酸盐占50%以上(CaCO3、MgCO3、SrCO3等),主要用于经济地质上的分类,区分矿与非矿,在岩类学研究上一般不以此为分类标准。 2.矿物成分分类: 内源(盆地)—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等 物质组成(来源) 外源(陆源碎屑) 碎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索尼特丽珑CRT彩监Sony PVM-14M4U,PVM-14M4E,PVM-14M4A,PVM-14M2U,PVM-14M2E,PVM-14M2A,PVM-20M4U,PVM-20M4E,PVM-20M4A,PVM-20M2U,PVM-20M2E 操作指南用户手册与系统菜单.pdf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秦敦忠 农药油悬浮剂助剂选择和安全稳定性研究.ppt VIP
- 西藏天葬风俗起源辨析.docx VIP
- 《智能AI传播策略》课件.ppt VIP
- 《公路桥梁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规范》(T AOPA 0080—2025)发布稿.pdf VIP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教案.pdf VIP
- 季羡林pp.t简介.ppt VIP
- 检验科临床输血培训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docx VIP
- 梅特勒-托利多 IND131_331 使用者手册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