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充氧实验和曝气设备效率测定.docxVIP

实验二 充氧实验和曝气设备效率测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二 充氧实验和曝气设备效率测定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4、数据分析与处理曝气充氧实验的操作流程和虚拟设备界面如图4.5、图4.6所示。虚拟仪器的面板大致可分成左、右两个区域。右侧是一个纪录仪,模拟由溶解氧测定仪取得的随时间变化的充氧池中溶解氧的连续纪录。按照充氧速度的不同可以指定不同的测定时间,设置的测定时间以充分展示变化曲线为原则(例如选40分钟)。左侧上部是选择充氧方式,使用鼓风曝气方式指定风量、风压和设备安装水深,使用叶轮曝气方式指定叶轮直径和转速。左侧下部是选择清水实验和污水实验。首先输入实验的环境参数:地区的大气压、水温以及充氧池的基本参数(直径、水深)输入对话框。充氧池的水深影响全池容积,曝气设备安装水深则影响曝气压强。充氧池基本参数d= , 水深 h=,实验数据表,DO对于时间的函数曲线叶轮曝气:直径和转速输入环境参数地区大气压,水温曝气方式是否清水实验?计算设备KLa污水实验清水实验污水水质和污水耗氧速率计算CoCl2、Na2SO3用量鼓风曝气曝气器:设备安装水深,风量和风压计算曝气设备氧利用率 E%计算污水氧转移系数α和饱和系数β图4.5曝气充氧仿真实验的操作流程图图4.6曝气充氧实验的虚拟设备界面清水实验要制取无氧水,手工计算CoCl2和Na2SO3的投加量。Na2SO3投量会表现在充氧曲线上。过量的Na2SO3会导致充氧曲线起始段为零。CoCl2是催化剂,不适当的投量会导致仪器示警。进行污水实验需指定污水水质和耗氧速率,污水耗氧速率由其他实验确定后在对话框写入。例4.2 旋转叶轮的充氧过程和测定氧的总传递系数KLa选择叶轮为曝气设备,无氧清水实验选择“Y”,地区大气压维持1.013 kPa和水温15℃默认值,这时显示饱和溶解氧浓度为10.15mg/L。设置叶轮直径18cm和转速100rpm;指定水池的直径0.3 m、水深0.3 m,容积显示为21.21 L。计算CoCl2和Na2SO3的投加量。CoCl2用量按1.5mg/L浓度计算(原有CoCl2投量0.04g导致仪器示警)。真实实验的Na2SO3用量按每1mg氧消耗7.9mg Na2SO3计算后放大1.5倍投加,即:1.5mg/L×21.21L≈32 mg=0.032 g10.15mg/L×21.21L×7.9×1.5≈2550 mg =2.5 g设置测定时间20分钟,测得无氧水的充氧过程如表4.2所示。改变转速和叶轮直径可得到新的充氧过程记录表。虽然计算机能产生函数,但从练习要求出发,用建立数据纪录表和测算充氧速度的方法,求出氧的总传递系数。由于溶解氧升高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溶解氧的变化:式中:——氧转移速率,mg/L·min;——氧的总传递系数,1/min。表4.2旋转叶轮的充氧过程和总传递系数KLa测定时间/min溶解氧浓度/(mg/L)dc/dt/(mg/L.min)cs-c/(mg/L)KLa/(1/min)1010.152031.91.99.20.206543.51.67.450.214854.81.360.216765.814.850.206276.50.740.17587.30.83.250.246297.80.52.60.1923108.20.42.150.186118.60.41.750.2286128.90.31.40.2143139.20.31.10.2727149.40.20.850.2353159.50.10.70.1429169.60.10.60.1667179.70.10.50.2189.80.10.40.25199.850.050.3250.1538209.90.050.2750.1818平均0.205例4.3鼓风曝气设备穿孔管的充氧过程和氧总传递系数KLa的测定选择穿孔管为鼓风曝气设备,无氧清水实验选择“Y”,地区大气压维持1.013 kPa和水温15℃默认值,这时显示饱和溶解氧浓度为10.15 mg/L。设置穿孔管安装水深2.1 m,设定通气流量6.3 L/min;指定水池的直径0.4 m、水深2.3 m,容积显示为289.03 L。计算CoCl2和Na2SO3的投加量。1.5mg/L×289L≈433 mg=0.43g10.15mg/L×289L×7.9≈23173 mg≈23.2 g真实实验的Na2SO3用量需进行放大,在充氧仿真实验的仪表显示时,这种放大表现在溶解氧浓度维持为零的时间段延迟长。设置测定时间20和40分钟,测得无氧水的充氧过程如表4.3所示。表4.3穿孔管的充氧过程、传递系数KLa和氧利用率测定时间/min溶解氧浓度/(mg/L)dc/dt/(mg/L.min)cs-c/(mg/L)KLa/(1/min)R/(mg/min)R0/(mg/min)EA/%1020.410.15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