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教案2
先秦散文研究
熊宪光
目 录
第一章 散体文的产生、发展与体式特征
散体文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
散体文的体式特征
第二章 先秦史家之文
平实畅达、风格不一的《国语》
第二节 典美博奥、委婉含蓄的《左传》
亦史亦文的杰作《战国策》
先秦诸子之文
儒、墨开山之作
一 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论语》
二 讲究逻辑、质而不文的《墨子》
道家经典《老》《庄》
一 《老子》:韵散结合,“五千精妙”
二 《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儒学重镇《孟》《荀》
一 至精至密、气盛辞壮的《孟子》
二 博大精深、严谨淳厚的《荀子》
法家、杂家代表作
一 《韩非子》:集大成的法家著作
二 《吕氏春秋》:“瑰玮宏博”的杂家之书
散体文的产生、发展与体式特征
中国古代散文有广、狭二义。就广义而言,其文体范围不仅包括记言、记事、抒情、写景、论说、杂感以及经传史书之类的散体文,而且包括赋体文和骈体文,本书即取其广义。而从狭义说来,散文即指散体文,又称“古文”。散体文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千锤百炼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体式特征。
散体文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
散体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从现有材料看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自1899年起陆续发现于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的殷墟甲骨卜辞,证明至迟在殷商中期(约前14世纪),就有了初步定形的文字和历史文献记载。甲骨 卜辞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记录,间或也有少量其他记事文字。卜辞作者即殷商时期身兼神、史之职的巫觋。殷人迷信鬼神,凡事必卜。占卜涉及狩猎、农业、祭祀和战争等。卜辞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散文。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 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三七五)
戊戌卜贞,今日旦,王疾目,不丧明?其丧明?
(《殷墟文字乙编》六四)
所记清楚、明确,事关雨水、农事、王目之疾,有疑问,有推测,有担忧。形式较为整齐,语句含有感情。这类作品,还有《易经》中的卦、爻辞。其共同特点是内容简单,形式朴拙,文辞省略,不成篇章。
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铸器勒铭原为颂扬祖先功德,昭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如《小臣邑斝》和《丁巳尊》:
癸巳,王易(赐)小臣贝十朋,用作母癸尊彝。惟王六 祀, 彡日,在三月。 (《续殷文存》下)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彝方,惟王十祀有五,彡日。(《殷文存》上)
其文辞虽仍简略,却能紧扣制作彝器这一中心,明确记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内容涉及赏赐、祭祀或征讨,形式也大体一律。铭文特点大多如此。
商代彝器传世者不多,今存者多周铭。西周铸器勒铭为一时风尚,彝器之丰远过于商。内容既富,文字也大增,如《毛公鼎》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余字,形式亦颇讲究。有的还杂以韵语,如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的《虢季子白盘》,铭文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命伐猃狁于洛之阳,立战功受赏于周庙,作宝盘以记之。主旨与商彝相似而叙事更详,不仅记事,而且记言,除首句外还一韵到底,体现了 初期散文韵散相杂的特点。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散文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是《尚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文字古奥艰涩,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战国是古代散文第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学,亦无私家著述。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王官之学散入民间。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亦相继出现,散文因此得到了飞跃发展。这时散文的代表著作有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春秋》,孔门弟子所纂辑的语录《论语》,以及史家之文《国语》和《左传》。
由春秋到战国,社会发生了更大的变革,实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战国时代,“诸侯异政,百家异说”(《荀子·解蔽》),处士横议,诸子争鸣。各家出其所学,自由论辩,于是著书立说,一时蔚为风尚。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其中以儒、墨、道、法、纵横诸家最为活跃。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利益,放言争辩,形成了空前未有的思想活跃、精神解放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散文作为记事、论辩和著述的有效工具,适应了当时社会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