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读右图历史人物图片。他主持政务以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形成“外朝”和相对应的“中朝”(内朝)。他即位后,还下诏策试贤良,让中央和地方上荐举人才。他在位期间,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他就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解析】 根据题干我们不难判断出,建立“中朝”与“外朝”制度,并通过察举制来发现人才的应为汉武帝。 【答案】 B 2.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导学号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九卿制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权制度的雏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分工明确,办事效率提高,而且体现集体决策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3.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 (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解析】 从题干示意图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选C项。A项主要是指秦朝和汉朝的中央行政机构;B项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D项是明朝的中央机构,排除。 【答案】 C 4.“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曰为‘计相’。”文中的“……”应为(  ) 【导学号 A.通判 B.中书门下 C.枢密院 D.三司 【解析】 由材料信息“一归……,通管盐铁”判断说明文中的“……”应该掌管财政方面。A项是地方监察官员,B项为最高行政机构,C项掌管军事,D项掌管财政。 【答案】 D 5.[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吴人孙山,滑稽才子。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等人做官是通过(  ) A.承荫世袭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理解“赴举他郡”“解名尽处是孙山”“榜上”,结合隋朝时期形成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可知本题选D项。 【答案】 D 6.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导学号 A.“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解析】 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C项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项反映的是察举制。 【答案】 B [能力提升] 7.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 本题通过唐代政治制度,考查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政事堂议决”说明了皇帝与政事堂之间的权力关系,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2015·安徽高考)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解析】 根据材料“推举六名孝廉”可知,题干考查察举制,察举制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人才可以由地方官员举荐,所以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符合九品中正制,而不符合察举制,故排除。由“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察举制有一定的弊端,故选C项。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武)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