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SlideBoom.ppt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SlideBoom

新闻背景:临床常见急救用药碳酸氢钠(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因瓶内出现玻璃碎屑引发公众对输液安全的热论。据悉,早在2012年11月8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紧急叫停碳酸氢钠注射液所用的玻璃瓶包装,但至今这一问题包装仍在生产使用。注射液瓶内的玻璃碎屑如碳酸饮料的气泡一样飞旋,这是问题包装所致,还是惯常情况?输液治疗到底安全吗? “其实,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临床专家如是说。微粒是注射液难除的副产品?实际上,微粒一直是注射液如影随形的“忠实伴侣”。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蒋志平解释,在注射液的生产、储存、运输、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几乎都有可能被不溶性微粒污染。一是注射液的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炭黑颗粒,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二是注射液的配置中带来的:如输液器穿刺胶塞带来的橡胶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等; 三是环境因素: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入药液。这些原因有些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但有些是难以避免的。在2010年北京某医院对“吊瓶”的抽检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玻璃屑或是问题包装所致?“未开封的药瓶里有玻璃碎屑,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蒋志平说,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注射液的生产环境必须要符合国家GMP标准,生产用原材料和注射液成品都必须经过包含微粒限量检查等10多项严格的检验和复核后方可使用和出厂。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注射液里是不允许出现玻璃碎屑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个别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更换质量不合格的包装材料。”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的急救药品的利润很低。如果对比一袋500ml的5%氯化钠注射液和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价钱,你就会发现,药品厂家的利润一再被压缩,企业寻求生存的方法也就费尽心思了。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其实也算是个小手术,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蒋志平说。因此,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在操作中要格外引起注意。如果说这些异物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如果大量不溶性微粒特别是石棉微粒进入人体,还能引起肺癌和白血病。 。“你想想,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长期输液,特别是现在输液器上有过滤网结构的并不多,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越积越多就会损坏血管。”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蒋志平补充道,如果患者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只有在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时,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 链接:六类呼吸道疾病不需输液?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朱光发指出,呼吸科门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轻度到中度慢性阻碍性肺疾病和哮喘急性发作这六类疾病,多数患者通常是不需要输液的。 (据《健康时报》) 输液为何在中国大行其道 煤炭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郑山海近日《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一文在网上引起热议。我作为一名医生,也有话要说。比较而言,输液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这是最基本的医学常识。但在中国,现实和常识之间却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鸿沟。输液成为很多医院最常见的医疗方式。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国公民健康素养不高,缺乏相关的用药常识。“输液起效快”的观念拥有相当大的市场,身体稍有不适,就跑到医院跟医生要“吊针”的现象屡见不鲜,客观上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输液市场。其次,我们的医疗过程缺乏必要的风险告知流程。依照医院的管理要求,医院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方案之前,必须有一个详尽的告知流程,让患者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以替代的备选治疗方案。尽可能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措施并不到位,加之人员配置不足,医务人员对于这样的告知流程无暇顾及,致使输液风险长期成为医疗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患者所忽视。其三,输液能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经脉药品的价格大多高于口服药品的价格。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静脉输液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口服药物之所以在很多时候不被作为医院首选,其背后的原因和某些药品“降价死”一样,价格低廉在当下的医疗服务中,往往是一个缺点而非优点。其四,我们的医疗质量考核亟待完善。国外医生在输液的问题上极其谨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如果某位医生的输液率过高,就立刻会有人与其交谈,让该医生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医疗保险机构也会介入调查。一旦医生不能做出合乎医疗原则的解释,该医生很可能面临吊销医疗执照或者其处方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