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词的理据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古代学者关于词的理据研究和方法 每一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或标志,比如一 定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但人们在给它命名的时候 却只能选择其中某一种特征或标志作为依据,而这种选择在 一定程度上又是任意的。 ——张永言《关于“词的内部形式”》 古人已充分注意到事物的得名源自不同的角度,也分别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释名》是一部最早探求事物命名理据的词源学著作。 刘熙站在较为客观的词源学立场,采取当时盛行的声训方 法探究事物得名由来,成就高于汉代其他声训。 “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 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 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 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 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释名》自序 如“冬,终也,物终成也”; 贪,探也,探取入他分也。” “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 “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河、下皆匣纽; “月,阙也,满则阙也。”月、阙皆在月部。 “彗星,光梢似彗也”。 旧时迷信说扫星主扫除,见则有战祸,或天灾。今“会带来灾难或厄运的人”。 “身,伸也,可屈身也”; “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 “沦,水小波曰沦。沦,伦也;小文相次有伦理也”。 《释名》不少解释出于主观臆断,穿凿附会,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是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 《水经注》关于词的理据研究: 郦道元结合地名的研究提出“山川以物色受名”,因声、因色 或因形纳称。如“沮水”,“以其初出沮洳然”。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著) 记录神话、故事、传奇、史料、民俗、物产等内容,以“故名、因名为、、因名之、因曰、故以为名”等术语揭示事物的得名之由,还解释了一批名物词的流俗称谓的来源。 此外,段成式认识到音译外来词的,尤其因佛教传入而带来的梵文词语,理据不可从汉语推求。 四、当代学者关于词的理据研究的主要成果 1、《语言理据研究》,王艾录,司富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该书对理据的理论、句法理据和语词理据都有独到深入的研究,尤其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作了重要补充。 * * 古代漢語專題研究 “古代汉语专题研究”平时作业 要求: 题目:自拟 字数:2000字左右 版面格式:参考期刊网论文 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输出形式: A4纸、题目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1.5倍 正文数字符号运用规范: 依顺序使用,可不必都用。 一、 (一) 1、 (1) 1) a b c 当页注释 ② 参考文献 [1] 右下角插入“页码” 第一講 詞的理據研究 詞語理據研究的意義和要注意的問題 第二講 單音詞、複音詞研究 字和詞、單音詞的特點、複音詞的分類及形成與發展 第三講 常用詞演變研究 常用詞演變研究的方法及成果 第四講 古漢語同義詞 同義詞的確定、形成原因及辨析 第五講 反義詞研究 反義詞的特點;反訓詞 第六講 佛典文獻辭彙研究 相關研究語料、研究方法和成果 第七講 敦煌文獻辭彙研究 第八講 文化詞語研究 文化詞語與通義詞語、文化詞語的研究方法 第九講 訓詁的內容、方法及運用 1、注釋書、訓詁專書和正文訓詁 2、以形說義、因聲求義及其他方法 3、訓詁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講 《說文解字》及漢字六書研究 以《說文》和《說文段注》為依據 第十一講 古今字、同源字、通假字研究 1、古今字的產生、特點 2、同源字的確定及研究意義 3、通假字的確定 4、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異體字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十二講 古書的翻譯問題 古文翻譯的原則和要注意的問題 第十三講 古書的修辭問題 古漢語的修辭格 第十四講 《馬氏文通》導讀 以呂叔湘王海棻《馬氏文通讀本》為依據,介紹馬建忠與《馬氏文通》的相關知識。 第十五講 反切釋要 反切的基本知識及特殊情況 第十六講 古書的句讀 第一讲 词的理据研究 结构提纲: (共时研究) 1、什么叫词的理据? 2、词的理据研究的意义 3、词语的理据类型 4、理据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5、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历时研究) 词语的溯源问题 《荀子·正名》: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词的理据研究——词源研究的重要内容, 即探求事物的“得 名之由”。 《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以来,中外学者多赞同索绪尔任 意性的观点,甚至以任意性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