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一).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一)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一) 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词兼类的辨别 2、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名词的活用 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 一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这是诗人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的手法。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为动词。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八载有作者的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二 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 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 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活用: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甘其食,美其服。”——“食”为名词,食物。《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公即郑伯郑庄公,之代指颍考叔。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使动用法,给……吃。现代表示这个意思的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类。 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寝忘食”;“多食蔬菜少食肉”。 “从左右,皆肘之。”——“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但这只是一种临时性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是活用。 又如上例的形容词“绿”在诗句中由于修辞的需要而活用为动词,也只是一种临时的用法,这种用法并没有成为“绿”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也属于活用。 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活用只有一种,就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有国有家者”)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远人”)施行“来”的行为。即“使……来”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经常可以活用作使动。 由于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而使动用法一般都应该有宾语(除非省略)。因此,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 “止子路宿。”——“止”是留止的意思,本是不及物动词。在这句里带上了宾语“子路”,意思是使子路留止。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带上了宾语“之”(指代项伯),也是活用为使动用法,即“使之活”(救活他)的意思。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有宾语,因此我们不能依据有没有宾语来判别其活用与否。但是,由于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活用。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这是《汉书·苏武传》的一句。句子的主语是单于。从上下文来看,“降武”不可能是单于投降苏武,而是单于逼迫苏武投降,即“使……降”的意思,所以是使动用法。   “饮余马于咸池,总余辔于扶桑。”——“饮”本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但是这里的“饮余马”不可能按照一般的动宾关系理解,只能是“使余马饮”,即“饮”为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由于古代汉语有句子成分经常省略的特点,因此使动用法的宾语也可以省略。这就需要阅读理解时加以辨认。 《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在“天不能病”句中,“病”不可能是陈述主语“天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