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其应用简介.ppt

[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其应用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其应用简介

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其应用简介 前言 复分解---metathesis 前言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意义 催化剂演变、存在问题及展望 应用举例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意义 催化剂演变、存在问题及展望 应用举例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意义 打破了通常意义下碳碳双键化学惰性难以改造的固有模式,并且可任意构造碳碳双键。 是制备功能高分子材料重要方法之一。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意义 催化剂演变、存在问题及展望 应用举例 烯烃复分解反应问世及相关催化剂 1957年美国Standard oil公司和DuPont公司分别发现了丙烯岐化反应(MoO3/Al2O3Al-(i-C4H9))和降冰片烯聚合反应(MoO3/Al2O3-LiAl4); 催化剂:含M、W或Re氧化物的多相催化剂;使用条件苛刻,寿命很低。 对反应本质及催化剂作用机制缺乏正确认识。 1971年Yves Chauvin 创造性地提出金属卡宾催化的金属四元杂环机理---烯烃分子碳碳双键在金属卡宾作用下发生断裂重组过程。 1975年 Schrock、Grubbs及Katz等人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机理,使真正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该反应成为了可能。 第一个明确、有用的催化剂 Schrock小组历时十余年,于1990年开发出以为代表的Schrock均相 催化剂(已商品化)。 第一个具有普适意义的催化剂 Grubbs小组于1992年报道了卡宾配位钌化合物。牺牲了部分活性,但提高了选择性,耐氧,可在质子溶剂中使用。 以-PCy3代替-PPh3 ,活性剂选择性均有提高,已成为评价其它催化剂的一种标准。 催化剂活性与其-PCy3解离生成高活性单瞵Ru的解离能力有关。以含氮杂环配体取代其中一个-PCy3, 活性热稳定性均大大提高(第二代Grubbs催化剂)。 Schrock和Grubbs催化剂优缺点之比较 Schrock催化剂 优点:活性高,底物广(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 缺点:对水、氧及溶剂中痕量杂质都很敏感, 不易储存,底物中羟基/羰基使之中毒。 Grubbs催化剂 优点:耐质子,稳定,底物更为广泛。 缺点:底物中的氨基会使催化剂中毒。 Grubbs催化剂的发展 Hoveyda研究开发出了氧螯合苯亚甲基 的N-杂环卡宾钌络合物催化剂。 Grubbs等人相继开发出水溶性 催化剂 与水溶性产物分离? 离子液体引入 Yao, Q. W.等以Hoveyda-Grubbs催化剂为基础, 将离子液体引入。保留了 原有优点。此外,催化剂 易分离,循环使用17次活性损失不多. 复分解催化剂存在问题及展望 存在问题 底物位阻---对四取代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及桶稀开环聚合不能有效实现; 立体化学问题尚无普遍规律可循---催化不对称转化、产物顺反异构体的选择性控制; 不耐碱---氨基、氰基易使钌催化体系中毒; 工业应用尚很少。 展望 基础研究能否进一步突破,解决催化剂的 效率、选择性等方面的问题。 催化剂本身改造:配体修饰 催化体系适当改变:催化剂/底物固载;助 催化剂加入等。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意义 催化剂演变、存在问题及展望 应用举例 鞘胺醇(sphingoine)类似物的制备 Vitamin D3类似物合成 I为Vitamin D3活性代谢产物,可调节体内钙和磷的动态平衡,参与细胞增殖、识别等重要功能,可作为牛皮癣、白血病及肿瘤的治疗药物。 I直接作为药物时,有较强的血钙过高副作用,对I进行适当修饰,则可明显改善。 抗癌新药Epothilone的化学合成 Epothilone(埃坡霉素):微生物粘细菌产生 的一新型天然细胞毒性化合物 ;其抗肿瘤机制与紫杉醇相似,但结构相对简单,水溶性较好,副作用很小,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 总结 大大缩短了有机合成的步骤,提高了效率; 大大丰富了有机化学家改造碳骨架的手段,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分子; “他们的成果本身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一成果在生产生活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他们的成果推动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每天都惠及人类。” -------戴立信 院士 参考文献 11 Gallivan, J. P.; Jordan, J. P.; Grubbs, R. H. Tetrahedron Lett. 2005, 46, 2577-2580. 12 Yao, Q. W.; Sheets, M. J. Organomet. Chem. 2005, 690, 3577–3584 13 Nussbaumer, P.; Ettmayer,

文档评论(0)

xuetingt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