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本义探
“自然”本义探
孙海峰
(山东大学,济南250100)
[提 要]:本文考察“自然”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道家以无为释自然,儒家以天命释自然,佛教以本心释自然。三者相遇于玄学的性情,并生发出禅意的空灵。儒、道、佛自然观作为三个交错互补的维度,共同造就了崇尚自然之道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无为,天命,本心,性情,空灵,自然之道。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The Traditional Meaning of Nature
Sun Haifeng
Abstract:
This thesis reviews the meaning of Natur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e Taoism , it means letting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 For the Confucianism it means acting in conformity to the providence; For the Buddhism it means finding the world’s essentiality. These meanings encountered within the Wei-Jin philosophy and opened the Zen’s vacant view of nature. The view of Taoism,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of the Buddhism composed into a set of interlaced dimensions and cultivated the spirit of Nature in Chinese aesthetics.
Keywords: Nature, Wu-wei, Fate, Essentiality, Unpracticality.
何谓“自然”?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细究起来却是那么复杂和暧昧。一千多年前,罗马奥古斯丁神父发出千古喟叹:“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此话搬来描述当代人对“自然”的理解,同样惊人地适用。汉语中“自然”一词的字面意思便是“自己如此”,《辞源》中“自然”词条下有三义:一、天然,非人为的;二,不造作,非勉强;三,当然,即自当如此。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上述义项中,“自然”并没有作为“物质世界”来讲的用法,这与日常通行的“自然”概念形成了奇特对比。在古汉语文献中,“自然”一词通常用作为形容词或副词,作名词的情况很少见;而现代汉语中自然则最常用作一个名词,指与人类社会生活相对的物质世界,即所谓自然界。其实这个自然界乃是近代西方机械主义的产物,与传统美学中“自然”的本义相去甚远。现代人热衷谈论“自然”,这个词深邃的审美意味却正遭到遗忘。为了探求“自然”的本义,有必要对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脉——道、儒、佛诸家语境中的“自然”作一番考察。
一、道家的“无为”自然
道家的基本精神便是自然无为。《老子》中“自然”一词共出现五次:“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希言自然”(第二十三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一章);“以辅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这里的“自然”并非一种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指“道”本身的变化流行(河上公注:“无所法也”)。万物皆按其本性而生长,既无既定成规,亦无既定目的,各得其所,无为而治。王弼注曰:“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无为不仅是一种人生观意义上的处世态度,更是一种宇宙论意义上的发生依据:“本者,出之自然,故不假乎人之力而万物以生也。” “自然作为一个有着本体意义的“无”,是道自身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其实将自然解为“无”亦是强而名之,因为自然本身什么也不可能“是”。
在《庄子》中,“自然” 作为修饰词则亦作“无为”解(《缮性》:“莫之为而常自然”),作名词则作“本性”解(《天运》:“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应帝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自然无为即顺乎本性,物物而不为物所物,人人而不为物所人。郭象注《逍遥游 人既有的生存方式早已背离自然,私心淫欲的张扬造成疾苦倾轧的悲剧,纷繁复杂的礼乐导致天真本性的扭曲。因而必须将种种非自然的桎棝统统抛弃,摆脱世务对生命的异化,齐生死、达荣辱,方可游于逍遥、归于自然。由此可见,在“自然无为”既是道家思想的起点又是其行动的终点。
二、儒家的“天命”自然
先秦儒家很少用“自然”这个词,《论语》、《孟子》中竟无一处出现。但其所奠定的知天达命的人生观,则以“有为”的方式体现了顺乎自然的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pdf VIP
- 关于XX学校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最新版).pdf
- 风电光伏安装施工培训课件课件.pptx VIP
- 富士FFA电梯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NW3P电气原理图纸.pdf
- DB50T 867.6-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pdf VIP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探析.pptx VIP
- 英语课件怎么做.pptx VIP
- 景区标识标牌标识标牌安装方案.docx
- 《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详细解读.pdf
- 2024年度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要点和评分标准(2).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