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抗生素(修订)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7抗生素(修订)分析

抗 生 素 知识目标: 了解抗生素的来源、分类及抗菌谱 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 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的结构改造 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各种类型的基本结构 掌握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 掌握各类抗生素典型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作用特点 能力目标: 能写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基本 结构与主要结构特点,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能认识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肟钠、克拉维酸、舒巴坦、氯霉素的结构式 能应用各类抗生素典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该类药物的制剂调配、鉴别、贮存保管及临床应用问题 本章结构图 抗生素(Antibiotics)的含义 某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化学方法合成的类似结构及结构修饰所产生的化合物) -在低浓度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 -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应用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于农业、畜牧和食品工业方面 来源 生物合成(发酵) 化学全合成 半合成方法   抗生素分类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结构比较复杂 多种分类方法 -产生菌 -抗菌谱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化学结构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母核 相关链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黏肽转肽酶,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杀菌,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与黏肽D-丙氨酰-D-丙氨酸的末端结构和构象相似,使酶识别错误,不能合成黏肽,使细胞壁缺损,水分不断向高渗菌体渗透,导致细菌膨胀、裂解而死亡,呈现杀菌作用。 相关链接 青霉素类 相关链接 青霉素的发现 1929年,英国医生Fleming首先发现青霉素,他在查看实验室工作台上已接种葡萄球菌的平皿时,发现一只平皿被霉菌所污染,污染物邻近细菌明显遭到溶菌。他把这种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培养液有明显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场上无休止的枪伤、弹伤迫切需要能令各种伤口愈合的抗菌剂。? 欧洲的战事紧张,美国政府立即将青霉素列为优先制备军需品。到1944年,青霉素已源源不断地出产于美国制药厂的生产流水线上了。 青霉素对人类最显著的贡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的登陆战——诺曼底战役发起前被运到法国,从而救治了无数迎着德军炮火登陆而负伤的盟军士兵。 青霉素与原子弹和雷达,被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发明。? 1945年,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教授与制取青霉素的弗洛里教授和钱恩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值得 历史永远铭记的人 课堂活动 拓展提高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非常普遍。青霉素本身并不引起过敏反应,造成过敏反应的是青霉素中所含的一些杂质。引起过敏反应的基本物质有两种,一种是外源性的,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青霉素的裂解生成青霉素噻唑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而致敏。可通过纯化方法除去青霉噻唑蛋白,减少其含量而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另一种是内源性过敏原,即一些青霉素分解产物的高聚物。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开环后所产生的衍生物,会形成二聚、三聚、四聚和五聚体,聚合程度越高,过敏反应越强。生产、贮存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如成盐、干燥、温度、pH等,均使其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因此提高药品质量,降低多聚物,是减少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途径之一。 实例分析 半合成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特征 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特征 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5-甲基- 3-苯基-4-异噁唑甲酰氨基)-7-氧代-4-硫 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一 水合物。 课堂活动 实例分析 头孢菌素类 结构特点及稳定性 基本结构: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由β- 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嗪环拼合而成。 稳定性:比青霉素类稳定。原因: 氢化噻嗪环中的双键与β-内酰胺环中的氮原子未成对电子形成共轭,使β-内酰胺环趋于稳定; 头孢菌素是四元-六元环稠合系统,比青霉素是四元-五元环稠合系统稳定。 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反应极易发生,而且会发生交叉过敏,对其中一种青霉素过敏,对其他青霉素也会过敏。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且极少发生交叉过敏。原因在于两者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拓展提高 青霉素过敏反应中主要抗原决定簇是青霉素分子中β-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