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
内容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学情
分析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纳谏除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策略、方法 ??? 1.诵读法
??? 2.品读法 教具准备 ??? 多媒体 课时安排 ??? 2课时
课题 第一课时 学习
内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学情
分析 让学生在读一读,记一记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及读书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文言词汇的积累。 策略、方法 诵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手写) 教学目标展示学
生自主探究
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
反馈检测
拓展提升 一、导入二、解题: 邹忌 《战国策》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教师补充注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句中的“尺”为齐尺,相当于19. 7厘米。“八尺有余”,若按八尺半计算,邹忌身高166. 5厘米,约合五市尺。 2、“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窥”,必然是仔细的。“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美”:漂亮,形容词。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4、“孰”:古为“熟”的本字。本文的“孰视之”的“孰”,即用其本义的引申义,是“精审”,“孰视”是“定睛细看”。 5、“旦日”:课本注释为“明天”,不妥。据《辞源》“旦日”条,“一天明时,即平旦。”课文中的“旦日”是紧承上文“朝”而言的,只能解释为“白天”,或“天明后”,而不能释为“明天”。6、齐地方千里:“方”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二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理清思路。三、布置作业。 有哪些疑难问题(包括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准备下一堂讨论。 一、导入新课
2、老师巡视,查看,提问学生掌握情况。3、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1、指名学生朗读文。2、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字词。3、指名学生翻译文段。
4、学生相互订正.
5、学生总结本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议,一词多义。重点句子的翻译。 课堂总结(学生或老师总结一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学生展示所学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堂反思(手写)
课题 第二课时 学习
内容 1、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2、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情
分析 让学生在读一读,记一记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及读书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