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知识.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原则:价值中立、系统性、伦理 二、研究方法:观察、调查、档案 三、主要理论和人物 1、霍兰德三阶段,哲学思辩(19世纪上半叶之前)、经验描述(20世纪初)、实证分析 2、经验描述1908,英麦(独孤)美罗斯 3、勒温B行/P个/E处/f函 4、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5、巴甫洛夫学习三机制:联(想)强(化)模(仿);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 6、霍曼的社会交换理论:五命题(成功、刺激、价值、剥夺与满足、侵犯与赞同) 7、符号源于詹姆斯、米德,最早还是布鲁默 符号:语言、文字、记号、动作、姿势 8、早期精神分为五:意识无意(识)、力必多;快乐和现实、生与死;本我自我还超我 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超我--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在正常情况下,三者相对平衡,个体能得以适应环境和现实。 9、新精神霍妮“文”,沙利文的人际关系、 10、海德:归因创始人(态度平衡理论、改变态度遵循费力最小原则、态度平衡P-O-X);凯利归因折扣; 11、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詹姆斯1890提出了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12、侵犯理论:弗洛伊德侵犯是性本能或生本能和死本能;洛伦茨侵犯是本能保护;多拉德的挫折——侵犯学说、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到致的结果是愤怒,班杜拉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 13、凯尔曼(美)态度三阶段(服从、认同、内化) 14、霍夫兰德态度转变模型: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接受者)--情境 15、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护态度的三因素一致;失调原因:两矛盾(逻辑和观念)、一冲突(文化价值)、一相悖(新旧经验) 16、安德森(美)六品质:两真(真诚、真实)两诚(诚实、忠诚)一理(理解)、一信(可信) 主要内容概念 1、社会心理学: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要点:社会行为。 3、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见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4、社会化: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再社会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 生活依附期:13至25年 ????????? 社会化的分类:语言、性别角色、道德、政治 5、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 角色失调形式:角色冲突、不清、中断、失败 6、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 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 7、镜我: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的。 8、身份: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9、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10、社会知觉: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 11、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图式。 1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也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故称近因效应。 13、光环效应:在第一印象形成中,认知者的好恶评价是重要维度。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他的其它品质也因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 14、刻版印象与定型: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版印象。如果刻板印象是针对某一群体成员则称定型。 15、印象整饰:亦称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16、归因:即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