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复习.docVIP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复习 6.1 聚落的形成 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 一、乡村的形成 1、人类为了生存而聚居 2、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相分离。 3、乡村的发展 半固定的原始棚舍到逐渐定居稳定,乡村聚落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 4、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村落平面形态呈圆形或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村落平面形态呈带状: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延伸 5、乡村聚落类型 集聚型村落 --- 简称集村,按村庄延伸形式又分为团状、带状和环状等。团状一般位于耕作地区的中心,地形上多为平原、盆地。带状是因近水源而沿河道伸展,或避免洪水浸淹而沿高地成条带状延伸。 散居型村落 --- 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点。耕地数量少、分散不连片。每户为了最大限度接近耕地而分散建宅。地形上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 二、城市的起源 (一)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的两个基本条件 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有剩余产品 2、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二)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读图要求:熟悉教材图中六个地区的名称、在地图中的位置等) 原因: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是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三、地形和城市区位 1、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分布(教材43页图6.6,1996年资料) (1)省区分布情况是:略 问题:除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广西、海南外,找出首府所在地非人口过百万城市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答案:内蒙古 (2)我国地形三级阶梯上的分布是:(见下表)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 青藏高原 高原(3大)、盆地(4大) 丘陵与平原 海拔 4000米以上 1000 ~ 2000米 500米以下 面积(占全国的比) 25%多 40%多 25%多 城市数(占全国的比) 1%多 6个 32% 67% 336个 人口过百万城市数 0个 9个 28个 2、美国主要城市带的分布、世界上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 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 世界:大约60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地区。 3、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平原地区 —— 城市密集,世界上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原因何在? 高原地区 ——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上,又是什么原因? 山区 —— 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问题:要求学生查阅地图指出位于我国汾河、渭河谷地的有名城市及所在省区? 答案 山西汾河谷地有:太原、临汾等;陕西渭河谷地有:西安、咸阳、宝鸡等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 1、气候条件优越地区 —— 有适度的降水、也有适中的气温 世界: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的中低纬度地带。 中国:我国位于中低纬度。我国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只有兰州、包头、乌鲁木齐、齐齐哈尔等几个城市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2、气候条件恶劣地区 —— 很少有城市分布或城市密度、规模小。 世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中国: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 三、河流与城市区位 1、河流的供水功能:城市是大型聚落,城市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这就吸引城市临河分布。 2、河流的运输功能:城市与周围地区、其他城市之间需要建立各种联系。在工业革命以前,河流的运输功能最为重要。从我国城市发展史来看,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位于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 如江西赣州等。 位于两条河流汇合处 —— 如宜宾、重庆、武汉等城市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汇合出。 位于河口处 —— 如上海、广州等 3、古代城市建设重视军事防卫功能 ——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处建设城市。 如 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 法国的巴黎: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6.3 城市的区位因素(二) 本课主要讲述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1、世界: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