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永生的眼睛.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永生的眼睛”是什么意思?谁的眼睛永生了? 2、琳达一家人是怎么做的? 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说母亲、父亲、女儿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 眼角膜是眼睛前端一层透明薄膜。角膜完全透明,位于眼球前部,呈横椭圆形。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谈感想: 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 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 宛如水底的珍珠, 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个性作业,课外延伸 1.继续收集有关眼角膜捐献的感人的故事,并讲给你的亲人、朋友听。 2.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写一份器官捐献的倡议书。 再读课文,找出“我”对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用心感受我当时的心情。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我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含着泪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写话练习 我为____ 骄傲,因为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还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 他们成为您女儿—— 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讨论?解疑: 作者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做题目?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1.继续收集有关眼角膜捐献的感人的故事,并讲给你的亲人、朋友听 2.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为器官捐献者写一封感谢信 个性作业: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 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1、母亲去世后,父亲同意医院要去母亲的眼角膜,我的表现是什么?我为什么不同意父亲的做法?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2、父亲曾说过: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能从他的的那些话里感受到? 答:可以让其他人获得光明,父亲患了肺气肿时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想想 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3、 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      答:温迪说: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女儿温迪的话,让“我”顿悟:父亲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副眼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经根植于后代,并将世代相传。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5、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答: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 我心飞翔 你读了这篇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同学们,照片上这个小女孩叫杨帆,就在不久前,小杨帆在青岛人民医院离开了我们,小杨帆的生命只有3岁半。这是她爸爸带着她在海洋纪念馆留的最后一张相。杨帆死后,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捐给了两位盲人。小杨帆留下了光明,也留下了爱心。 课堂小结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刻画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