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同里镇地处太湖沿岸,大运河畔,是太湖流域典型的水乡古镇。东南接318国道,距虹桥机场80千米,西连苏嘉205省道,离苏州18公里,吴江6千米,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素有“苏淞要涂”之称。 镇域面积8690公顷,现辖1个镇,25个村,有耕地2667公顷(1994年资料)。古镇区位于镇区南部,略呈圆形,面积约51.1公顷,由上元港、小川、后港围绕而成。镇区随河成市,因水成街,50多条街巷分布有序。明清建筑约有4万平方米,占镇区民用建筑面积的37%。古镇区1997年共有居住户3756户,常住人口9047人,暂住人口1015人。 受同里镇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于1999年12月承担了“同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一、保护目标 1、保持同里古镇现存的历史风貌,保护现有古镇区所留存的历史信息,保持传统的街巷、河道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 2、在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发挥古镇优势,突出古镇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同里镇的经济发展。 二、保护原则 1、整体性原则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点的同时,重点保护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2、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其环境和相关要素,古镇区内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城市纹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加以协调。 3、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识保护的含义,处理好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循序渐进,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更新主要的特色地段,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完善。 三、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范围 1、保护范围的确定考虑建筑与城镇并重,城镇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并重,构筑包含建筑、城镇与外围自然风景三大部分的整体保护框架。 2、各级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指古镇内现有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镇级文物控制单位,其绝对保护区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 3、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现存质量较好,形制完整,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建筑和建筑群,其保护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 4、主要遗址和遗迹:指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重要建筑及构筑物的现存地。 5、各级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指各级文物保护控制单位四至界线以外10至20米范围内的区域,即各级文物保护及控制单位周边的一组建筑。 6、重要河街两侧:指镇区内河道沿岸一幢房屋进深范围内的区域,以及中川路、铁匠弄、仓场弄、穿心弄、石皮弄等道路沿街两侧一幢房屋进深范围内的区域。 7、主要的景观界面:指重要的开放空间周边以及主要的景观视廊所及的建筑界面。 8、一般传统建筑区:指古镇规划保护区界内除文保单位、遗址和遗迹、历史建筑、河街及文物周边地区以外的传统民居密集地区。 9、古镇规划保护区界:此范围包含了同里古镇清末民初的镇区建成范围及出入镇区的主要河道两侧的景观范围。 10、城镇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指古镇规划保护区界以外,松北公路沿线以南25米,同里湖西岸岸线以西100米的镇区允许扩展的最大用地边界。 11、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古镇规划保护区及城镇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外需要严格控制的自然生态和自然风景区域。 12、建设缓冲区:指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西侧界线以西500米范围。 13、古镇区主要出入口:陆路主要出入口为古镇保护区南侧按松北公路的中川路;水路主要出入口包括了入古镇保护区的东西向河流上元港和后港,以及出入古镇保护区的南北向河流东埭港和庙浜。 城镇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和建设缓冲区均是古镇保护区的环境协调区。 14、本次规划界定的古镇规划保护区界对应于1995年同里镇总体规划中历史名镇保护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保护区界,且有所扩大。主要变化是1995年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南、北、东侧界限均以古镇区该三侧的河流为界。为更好地协调古镇保护区边界两侧的城镇景观,将保护区界扩大至该三侧河流对岸一户住宅的进深,同时由于北侧后港对岸的建筑普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形制,且包含古镇主要遗迹之一——梅山、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天放楼和红楼、镇级文物控制单位庆善堂,因而扩展的范围为包含这些地区的民居建筑群;保护区的西侧界限与1995年总体规划中重点保护区的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学课件 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ppt
- 数字万用表-(34450A)-用户指南.pdf VIP
- 电路基础:三相电源的产生.pptx VIP
- GB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pdf VIP
- 煤矿避难硐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pptx VIP
- 项目进度计划的作用.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学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新七年级分班(奖学金)模拟 数学提高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工作实务.pptx VIP
- 拆除旧设备施工工艺.docx VIP
- 2025福建福州首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