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十八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文言虚词在2006年的高考大纲中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则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文言虚词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掌握特点。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在汉语发展史上变化比实词大。例如一词多义:“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苏轼《石钟山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前者“之”为代词;后者“之”是用在主谓间的助词。又如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以”和“而”,作用完全相同,都为连词。
2. 明确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要在个个落实的基础上,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以类相从,同类集中。
3. 联系课文。课文是虚词运用的典范,重点文章一定要反复吟咏体味。虚词以实词为骨骼和支撑,是内容表达的传神之处,因此不能肢解词语,要在语境里体会理解。其次,还要明确文言虚词考查的形式。从近年来全国卷和各地高考试题题型来看,一般分为:判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选择题”,判别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混合型的“选择题”,正确理解和翻译句子中含有的虚词。此外,还有文言断句题型,即利用“之”“乎”“者”“也”“已”“焉”“哉”以及“矣”等来划分句子的意义单位。
一、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勾践灭吴》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如: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老妇恃辇而行。《触龙说赵太后》
呱呱而泣。 《项脊轩志》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二、何
1.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如: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勾践灭吴》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牛何之?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奉宣室以何年?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用作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可废也?以羊代之。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例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
(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君何以知燕王?
三、乎
1.用作语气助词,句末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如: 儿寒乎?欲食乎?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九深刻 府城深深深几许 新人教版.doc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三拟标题 总借俊眼传出来 新人教版.doc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九深刻府城深深深几许课件 新人教版.ppt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二立意 万绿丛中一点红 新人教版.doc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三拟标题总借俊眼传出来课件 新人教版.ppt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七结构合理凤楼龙阁珠翠绕 课件 新人教版.ppt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五会写规范的议论文今古河山有定据 新人教版.doc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二立意万绿丛中一点红课件 新人教版.ppt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五会写规范的议论文今古河山有定据课件 新人教版.ppt
- 高考语文 作文序列化提升 专题八情真意切一枝一叶总关情 新人教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