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正确认识艾滋病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HIV本身不会引起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艾滋病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号杀手,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并且终身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卫生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中学生的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与意识形态变化最剧烈、最迅速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艾滋病教育应该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日趋突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医疗分布不均,疾病谱与健康谱的改变等,艾滋病也在我国人群中变得活跃起来,某些地区甚至可以用“泛滥”二字来形容。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低,防治意识较差,不同的人群差异又较大。根据湖北省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类主要人群中居然倒数第二(略高于民工),特别是中小学生知晓率更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旨在加深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形势刻不容缓。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方面,可见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工作,需要付出比宣传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应该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由于误解和认识模糊而产生的歧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和行为,为消除歧视做出努力。实践证明,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地有效办法。小学生有监护人的保护,艾滋病离他们相对较远。然而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发育的特殊阶段,某些孩子逐渐脱离家长的监护,再加上自身叛逆性格以及社会各种诱惑,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自身对性病和AIDS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情况无疑将影响我国目前和将来的AIDS流行趋势,青少年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接受或者尝试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其中包括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行为,如性行为(中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性态度,甚至部分中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和吸毒等,这些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使青少年极易受到艾滋病的侵袭。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经和渠道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朋友、书刊、学校教育、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宣传栏广告栏、广播、医生等]。当前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家长和教师往往设法限制他们日常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校或社区本来就不多的艾滋病相关宣传栏、广告栏内容;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往往以上网查资料为由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许可,网络成了他们答疑解惑、了解世界及交友的窗口和平台。但当前网络内容鱼龙混杂,而其宣传的艾滋病知识往往良莠不齐,中学生尚不具备甄别真伪的能力。青少年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产生不良行为,酿造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学生有极高的摄取知识的能力,比较喜欢从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材料中获取知识,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卫生专业部门的特长,采用多渠道、多部门协同的作战方式,开展最广泛的AIDS知识宣传及预防技能的培训,以期提高中学生和其他人群对AIDS的了解。除根据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该进一步强化媒体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公益事业所尽的义务,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作息规律,确定一定的时间段,保证一定时期的定期宣传报道。同时,不仅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还要有考核、评价等手段作为保障。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健康知识外,还应该多举办一些艾滋病知识的健康讲座,或者在中学生中开展短期培训班。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艾滋病,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警惕性,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观念,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态度,甚至部分中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