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分析.doc
公路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分析
摘要:桥梁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 且工程又千差万别, 但只要我们在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多观察、总结, 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本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开裂原因,总结了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类型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特点,产生裂缝的机率较大。裂缝发生在施工期和使用期,虽然其原因复杂多变,但都不同程度地对结构物产生影响甚至危害,使钢筋锈蚀,降低承载能力、耐久性与使用寿命。如何预防和控制裂缝使其得以避免或减少一直成为工程技术界关注的技术课题。
一、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开裂原因分析
1、温度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即为温度裂缝。此类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主要对象, 它主要是由温差造成的, 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收缩作用, 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的裂缝。较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表面上看只是厚度不同, 但其实质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产生热量, 较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得快, 造成内外温差过大, 当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 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 另外, 在拆模前后, 表面温度降低很快, 造成了温度陡降, 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当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后, 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环境温度, 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就是内部温差。这几种温差都会产生温度裂缝, 但主要还是由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而产生的裂缝。
2、干缩裂缝
与普通混凝土一样, 大体积混凝土干缩裂缝也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混凝土硬化后, 在干燥的外部环境下, 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向外散失, 表面水分损失过快, 变形较大, 内部湿度变化及变形较小, 引起混凝土由外向内的干缩变形且这种收缩变形是不可逆的。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 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较为细小。
3、塑性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之前, 因表面水分散失较快而产生收缩, 这时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明显减小, 如果表面蒸发损失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 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 稍有拉力作用, 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裂缝, 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 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而引起开裂。出现裂缝以后, 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大, 裂缝进一步扩展。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夏季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 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原因有水灰比、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4、沉陷裂缝
此类裂缝主要是由于桥梁基础结构所处的地基土质不均、松软, 回填不实或基坑长时间浸泡等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冬季施工, 模板支撑在冻土上, 冻土消融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致使混凝土基础结构产生沉陷裂缝。此类裂缝多为进深较大或贯穿性裂缝, 危害较大,其走向常与沉陷情况有关, 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 裂缝宽度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
二、裂缝的控制措施
1、设计措施
(1)设计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及分块。
(2)注意改善约束条件,尽量采用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
(3)重视构造措施,通过构造配筋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
(4)合理设置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避免因保护层厚度过大造成保护层开裂。
(5)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关的试验和研究,以指导设计。
2、材料的选择
(1)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2)骨料: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在现场条件许可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粒径相对较大的粗骨料、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及合理的砂率。
(3)掺合料: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掺加适量粉煤灰,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减少水泥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但掺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出现早期强度低、低温泌水大的现象。
(4)外加剂:为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水泥水化率,从而降低水化热,应掺加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有些混凝土根据需要还要加入其他外加剂,如引气剂、膨胀剂、泵送剂等。
3、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的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