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案 古代诗歌阅读3.pptVIP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案 古代诗歌阅读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2010·全国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问题。 雨 雪 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晨读驿站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高分策略 误区警示 答问互动 他山之石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 ?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 ”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首先要找出意象(对象)。这首诗选取了 “雨雪”、“狐迹”、“马蹄”、“旗彩”、“鼓声”等意象,点 明“天寒”、“地暗”的行军环境,营造了悲凉、荒凉的氛围。显 然,“别路”就是“从军”之人别离家乡的路。 晨读驿站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高分策略 误区警示 答问互动 他山之石 ? 1.(2012·宁夏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注]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晨读驿站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高分策略 误区警示 答问互动 他山之石   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 样的形象? 答:?? ?? 【答案】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 ”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 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晨读驿站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高分策略 误区警示 答问互动 他山之石 【解析】本题有两个考点,一是手法,二是形象。对比手法,首联就很 鲜明:百草与决明的两种情形,就已经鲜明地告诉我们手法了。颔联 采用了比喻手法。对于形象,要抓住两点:一是诗人的经历,二是诗歌 本身。诗人经历,诗人满腹才华,却四处飘零;诗歌文本,决明“颜色 鲜”,叶如盖,花似黄金钱,但也有“凉风”之吹。要注意,诗中“决 明”形象就是“堂上书生”的形象,亦即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这 样答案就明晰了。 晨读驿站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高分策略 误区警示 答问互动 他山之石 2.(2012·河南百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灞 上 秋 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晨读驿站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高分策略 误区警示 答问互动 他山之石   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 境? 答:? ??? 【答案】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 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 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 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 无依。 晨读驿站 考纲解读 真题探究 高分策略 误区警示 答问互动 他山之石 【解析】第一问考查表现手法。注意“写景”二字,写景的手法一 般从三个方向考虑:或“动静”、“虚实”等关系,或是“由远到近 ”、“由上到下”等方位角度,或“烘托”、“渲染”、“反衬” 等,在这首诗中,我们很容易从上述术语中找到相对应的手法了。第 二问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意境的描述要注意诗中关键词的暗示 。要抓住全诗关键句子“何年致此身”。致身出自《论语·学而》: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后用作出 仕之典。所以“何年致此身”直抒诗人仕途不达的悲愤,再结合 “寒”、“孤”、“白”、“滴”、“寄卧”等,暗示了诗歌的意 境,结合关键词概括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