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问答题病理问答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问答题病理问答题

第一章 1、试述萎缩的肉眼观及镜下改变。 1.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包括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废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肉眼观器官除体积变小外,质地常变得较坚韧,色泽变深、边缘变锐。 镜下细胞体积缩小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在萎缩的细胞核两端可见脂褐素颗粒,即细胞器残体。 2、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2.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由于缺氧或中毒、感染、缺血、电离辐射的作用,细胞内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损或细胞膜直接受损时,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蓄,形成细胞水肿。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肉眼观病变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镜下细胞变大,胞质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较为透明、淡染。如果整个细胞肥大如气球则称气球样变。 电镜下主要为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 3、化生常见于哪些情况下,有何临床意义。 3.较常见的化生有: 1)鳞状上皮化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宫颈内口的柱状上皮和胆囊粘膜上皮由于炎症变为鳞状上皮,这是一种适应性表现。 2)肠上皮化生,在胃粘膜上皮受到萎缩性炎或溃疡及糜烂刺激时,胃小凹的干细胞分化而成小肠型或大肠型上皮。 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间叶组织损伤后,其幼稚细胞转化为透明软骨或骨组织。 化生的生物学意义利弊兼有。例如呼吸道粘膜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后,可强化局部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因鳞状上皮表面不具有柱状上皮的纤毛结构,故而减弱了粘膜自净能力。此外,如果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则可能引起细胞恶变。如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分别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胃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4、简述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坏死有哪些结局? 4.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性坏死、坏疽等。 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多见于心、肝、肾、脾等。 肉眼观:坏死区与周围分界明显,坏死灶周围有一暗红色充血出血带。 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 2.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产生蛋白酶多的组织,坏死组织分解液化并可形成坏死腔。 3.纤维素样坏死——指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境界不清的颗粒状、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红染状似纤维素。 4.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 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 5、坏死和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5.坏死和凋亡在形态学上的区别: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发生坏死的多为集聚的大片细胞,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系细胞衰老过程中各种细胞功能逐渐衰灭的结果,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完整,膜可发泡成芽,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但凋亡小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 第二章 1、简述肉芽组织的功能。 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的主要功能有: ①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②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③机化包裹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 2、试比较一期及二期愈合。 2.根据创面大小、深度及有无感染,可将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两种类型。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破坏范围小、出血和渗出物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皮肤无菌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时间短,瘢痕少。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这种伤口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所以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第三章 1、 试述肺、肝瘀血的病变特点。 1. 慢性肝瘀血多因右心衰竭所致,主要累及肝小叶内循环的静脉端。 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和邻近血窦扩张、瘀血,严重瘀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肝细胞受压萎缩,甚至坏死。小叶外围的肝细胞因缺氧等而出现脂肪变性; 肉眼: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切面肝小叶结构清楚,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红黄相间,形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摈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晚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索带自小叶中央向周围伸展,肝脏质地变硬;表面隐约可见细小颗粒,称为“瘀血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纤维化)。 慢性肺瘀血多因左心衰所致, 镜下: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的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