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个性魅力
做新时期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基层团干部
?
一、木匠的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木匠为自家做了一扇厚实耐用的门,修修补补,就这样过了几十年,木匠暗自庆幸,多亏自己有这一门手艺。否则,门若坏了,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后偶有一日,木匠发现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还打满了补丁。木匠顿悟: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更新。
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这种思维我们称之为“创新”,而作为一种个人能力,我们称之为“创造力”。
拿破仑。希尔,一个美国人的神话,他被誉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其成功法则是激励千百万人获取成功果实的坚实阶梯。他说,创造力是当今世界不可缺少的能力,它能够为我们带来超越于当今生活的进步思想,能够激发人们在各个领域内的新观念,能够让我们享受到更先进的机器设备、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更美好的生活、生产方式。
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呢?
(一)、什么是创造力。
有人把创造力解释为电灯泡的发明,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现,新理论的提出,新技术的推出。诚然这些都是发挥创造力的结果,但是,创造力不是某一专业、行业所专有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策划,制定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员工做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让脏乱的马路变成整齐美丽的街道等等,这些也是创造力的表现。
与其他能力相比,创造力具有自己的特征:独创性、灵活性和风险性。其独创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它要求一个人在思维方式、思维结果上都有独到见解。我们通常使用的常规性思维是遵循现存的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思维,重复别人已经进行过的思维过程,其思维的结果也只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常规性思维解决的是实践中经常重复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但是我们还需要解决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创造力和创新性来解决。比如,工作中遇到新鲜问题用我们常规的方式不能解决了,怎么办呢?那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了,这个时候的活动就叫创造。比如现在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广大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正处于不稳定的时期,怎样教育和引导他们呢?显然我们惯用发文件、读报刊、听大课、写黑板这些宣传教育方式我们大多数的青少年都厌了烦了,那么应该换一种更新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了。在这个过程中,这种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活动经常伴随有“直觉”、“灵感”等非规范性的思维方式,因而也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灵活性,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所以最后创造结果的效果那就要根据每个人的思维的不同而各显神通了。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大家下来可以研究一下。同时呢,由于创造力的实质在于其创新性,他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他是在一条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上开辟一条蹊径,因此,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有一定的风险。但不管他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他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们也要善于直面挫折,一次不成功,就多一个教训,多一点经验,下次再来,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创造。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可能大家听过。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一个穷人到富人家去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扰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觉得没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进去以后这个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口小锅,以便他能煮点石头汤。厨娘很纳闷,“我倒要看看你怎么用石头煮汤。”于是她给了穷人一口锅。穷人从路上捡了一块石头,洗干净后放进锅里煮。厨娘看了说:“你总得放点什么吧。”于是她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他豌豆、薄荷、香菜,最后把能够拾到的碎肉末也放在了汤里……您也许能猜到结果,穷人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的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位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请给我一锅汤吧。”结果肯定是被扫地出门。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说: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发挥创造力不需要你是一个天才,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在于找出新的改进途径。
清华园的廖教授在《经营城市》中的报告中讲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说木梳厂让他的业务员到和尚庙去销售梳子,几个月过去了,第一个业务员回来了:只销了几把梳子,并抱怨道:和尚没头发,如何销售梳子?第二个业务员也回来了,销了几十把,他说,我对和尚们说:“师傅,经常用梳子梳理头皮,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之功效。”第三个业务员也回来了,销了几百把,他说,我找到主持告诉他,看看那些香客们多虔诚,整理衣冠后再拜佛,岂不更虔诚,于是方丈买了许多梳子置于案前,供香客们使用。第四个业务员回来了,销了几千把,他说,我找到方丈,告诉他应崇尚礼尚往来,为了答谢香客,不妨试着在木梳上刻上庙里的一联对联,再加上方丈的亲笔签名赠送各个香客,岂不庄重?这个故事看似无奇,实有惊涛骇浪之声。改变思维,也许仅仅只是一小步,但却可以另创一番新天地。也许这个故事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