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域中的侗戏美学视域中的侗戏.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视域中的侗戏美学视域中的侗戏

美学视域中的侗戏 宋利君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作为中国传统戏剧大家庭中的一员,侗戏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它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它所表现的审美情趣、所内涵的审美意识以及自身的美学特征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文章通过对侗戏做简单概述, 进而引出侗戏所具有的审美感染力,具体阐述侗戏的审美情趣,最后展望侗戏在美学领域里的发展,使这一剧种深深的印刻于侗胞甚至所有戏曲爱好者的心中,得以永葆生机。 关键词:侗戏;美学;审美感染力;审美情趣;侗戏发展 前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侗族因侗族大歌驰名中外,关于侗学的研究也在各个方面展开了,但这些研究中,从人类学、艺术学、宗教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较多。从研究对象来看,对侗寨、鼓楼、风雨桥、侗歌、侗族叙事文学、侗俗等对象研究居多,而对侗戏的研究却相对薄弱。 就侗戏研究而言,国内目前停留在侗戏表面的梳理与介绍上。当然,这也为我从事侗戏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材料基础。从著作来看有《贵州侗戏》(李瑞歧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 1989)、《侗戏调查札记》(吴琼.中国戏剧志编辑部,1984)、《诗意地生存——侗族生态审美文化论纲》(朱慧珍、张泽忠.民族出版社,2005年)、《侗族民间文艺美论》(朱慧珍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等;从论文来看有《侗戏唱腔流源考》(吴宗泽.怀化学报.198904)、《侗戏风俗研究》(欧俊姣.贵阳民院学报.200405)、《侗戏几个历史时期划分之我见》(马军.贵州民族研究.199103)、《侗戏两大学派及其代表作简论》(李云飞.贵州文史学刊.199202)、《布依戏侗戏艺术特征探微》(桂梅.贵州民族研究.199201)、《漫论侗戏的艺术特征》(贺永祺.怀化学报.199202)、《论侗戏的审美生成、发展及走向》(陈丽琴.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2)等等。这些研究虽对侗戏美学偶有涉猎,但尚未真正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对侗戏剧目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门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勘探。为此,本文以美学的角度研究侗戏中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及其本质、特征等,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侗戏这一特殊剧种提供学术基础,在侗戏这一特殊戏种上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 一、侗戏概述 所谓侗戏,就是指侗族以模仿汉戏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以侗语/汉语、侗歌、动作、舞蹈等形式来达到叙事目的的民间舞台表演艺术。侗戏演出没有专门的戏班子,完全是群众自由随意组合,组合后的戏班子也不固定,时聚时散,显得松散自由。演员中也没有严格的行当,小丑除外。从演出场地来看,侗戏有专门的戏楼,且多设置在鼓楼旁边。从舞台布置来看,戏楼一般长、宽都是一丈左右, 没有精心的布景,仅挂一块底幕和两块花色门帘。道具也很简单,仅几张桌、台而已,偶尔也制作几件。脸谱主要以黑白二色为基础,没有面具。演员的服装以侗族艳装为主,在服装上显得生活化了,固而专门的戏装较少。流传至今的侗戏剧目有500余个,其中侗戏传统剧目有200余部,具有代表性的有《珠郎娘美》、《金汗烈女》、《卑桃乃桃》、《丁郎龙女》、《三郎五妹》、《门龙绍女》、《芒岁流美》、《吴勉》、《萨岁》[1] 等。从伴奏乐器来看,传统侗戏的一般只有二胡、铃、锣、鼓和小钗;新侗戏中增添了牛腿琴、琵琶、低胡、扬琴等等。剧中曲调主要有两种:一是“平板”,也称“普通板”、“胡琴板”;二是“哀调”也称“哭调”,还有“仙腔”和“戏曲大歌”等。从侗戏的剧本结构来看, “侗戏的剧本文学结构,一般是开头由一人反复用对偶的两句念白念出台词,内容是天、地、人的来源和侗族的来源,接着是两人的对唱,其问夹杂独唱、合唱。再下去就是串锦,即连说带唱。最后是全体演员唱消散歌,向观众道别。第二、三两部是主要部分,表达戏剧情节。开头一部分有序言的含意。”[2]演出时间多在农闲时节或节日集会中,农忙世界演出不多。侗戏现多流行于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和湖南的通道以及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的南部侗族村寨。侗戏已于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戏具有集体性,即集体创作、集体参与,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清新活泼,古朴而不单调乏味,抒情而不粗糙低劣,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厚重的乡土气息。 二、侗戏的审美感染力 侗戏是侗族人民喜爱的艺术,每逢过年或盛大节日,或村寨之间集体做客,均要演出侗戏。一演就是十天半月,演至精彩之处,台下或欢声雷动,或感叹声唏嘘。中老年妇女,更是侗戏的热心观众。每逢演出侗戏,她们便抛下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背起儿孙赶往剧场,去接受那一年一度最为惬意的审美享受。侗戏中不少主人公属于女性,女主人公德坎坷奖励深深叩动了妇女们的心弦,引起了妇女们的强烈共鸣;女主人公的斗争和胜利,又使妇女们精神为之大振。她们在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愉快却在这简陋的露天剧场里得到了满足。 侗族人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