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以洞庭湖区为例 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1997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是生命之根”。 1998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水与湿地”。 1999年的主题是:“人与湿地”。 2005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湿地多样性蕴含着财富,别失去它!” 《湿地公约》秘书局对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这样解释:湿地的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共同构成物质和精神上支撑人类的自然财富。湿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与湿地长达数千年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曾给先人带来财富,这种财富要延续下去,同样有赖于我们这辈人的努力。 湿地( Wetland )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一、湿地的作用——“地球之肾” 肾—人体中的废水处理厂 人在一天当中,要摄入相当数量的水及食物,这些水及物质经过新陈代谢之后,部分可以回收利用,部分经过废水处理装置—肾脏的特殊处理之后,成为尿液排到体外去了。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维持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区湿地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湖区从陆地至水底,依次分布着森林、芦苇、柳篙灌丛、苔草草甸、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等湿地植被类型,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湖区的水生动物中,既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中华鲟、白鲟等。也有我国特有的珍贵哺乳动物—白鳍豚。湖区记录到的鸟类达 120 余种,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名录的有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鸳鸯、大天鹅、小天鹅等近 20 种。 (二)调蓄洪水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可调蓄长江及湘江、资水、沅江、澧水等河流的来水。丰水季节,洞庭湖能够大量蓄洪,显著地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干旱季节,洞庭湖又把所蓄纳的来水慢慢地还给长江,从而维持长江主航道的水位,确保长江的正常通航。 (三)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每年生产出大量的鱼、虾、蟹、稻米、莲藕和菱角等农副产品,而丰富的芦苇、速生杨树等为湖区造纸业提供了大量原料。 (四)航运 洞庭湖南纳“四水”,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如今,水运仍是洞庭湖区不可缺少的重要运输方式。 (五)旅游观光 洞庭湖碧波荡漾,港汊纵横,珍禽水兽种类众多,河湖、洲滩、草、树、禽和鱼等融为一体,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二、湿地资源的利用 1、 “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萎缩的洞庭湖 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十分严重。例如,20 世纪 60年代以来,每年经长江“三口”(松滋、太平、藕池)和“四水”(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流入洞庭湖的泥沙约15800万吨,而从洞庭湖出口城陵矶流入长江的泥沙仅为3800万吨。这样,每年淤积在洞庭湖里的泥沙达 12000万吨。长年累月的淤积,造成洞庭湖湖床不断抬升,水面逐渐萎缩。另一方面,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对洞庭湖湿地围垦。 20世纪50—80年代,人口的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一个完整的湖泊,被分割成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三个部分。由于长期围垦和泥沙淤积的共同作用,到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的消亡,调蓄洪水能力的降低,使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3、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