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
知识梳理
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三省六部制
公元581年,杨坚终于完成了他重要的身份转变,树立大隋王朝,成为大隋帝国的皇帝。由历史的缘由,杨坚以为北周的六官制不能顺应大隋王朝,所以他废弃了六官制,实行制。三省是尚书、门下、内史省。内史担任起草诏书,门下担任审核诏书,尚书执行诏令。宰相的权利降落了,皇帝的上升了决策与执行别离。尚书担任执行,但不论诏令的出台。这叫决策与行政权的分开。对宰相权的分割,正是提升皇权。三是决策的程序性分工。内史起草,门下审核,尚书再去执行,才算真正构成。这意味着只需中间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不会构成真正的决策,这防止了拍脑门决议契合古代开展方向的,所以生命力旺盛影响持续到清朝,这叫为万世法。
察举征辟:看德行、才能,以举荐为主,辅以考试。察举,举是什么意思呢?举就是提拔,提拔官员,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提拔官员呢或者选拔官员呢?组织考察,所以叫察举。考察有些条件,比方说孝廉、秀才,孝廉就是孝子,是个廉士,品德高尚,是个秀才,学问好,文笔好,有能力,德才兼备,报告给中央,然后中央来任命他做一个官员,叫做察举。除察举外,汉代选官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征辟”。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的制度。
察举制呢它到了东汉末年,它就出了问题了,出了什么问题呢?一些人为了走仕途,开始做政治秀,做道德秀,你不是要孝廉吗,你不是要我道德品质好吗,这个道德品质好它怎么讲呢?这个话,它得有些表现,那么他们就开始表现。
有一个人,他父亲死了以后,他是长子,他就分家产,怎么分呢,他自己绝大部分家产自己得了,分一点点给他两个弟弟,舆论哗然,怎么这样啊。两个弟弟就出来发表声明说,我们要遵照孝悌的道德标准,长兄如父,父亲死了,哥哥就是我们的父亲,我们自愿只要一点点家产,于是大家说这两个弟弟好,道德高尚推荐他们两个做官,他们两个就做了官了,做了官以后就重新开记者大会说重分家产,然后大家就说你们怎么这样子呢,然后哥哥出来说,我当时背一个贪心的名声就是想让我弟弟有好名声好做官,于是大家说,啊呀,这个好啊,太有道德了,为了弟弟能做官,太高尚了。就这种东西。特别是东汉末年,君昏臣贪,政治腐败,请托公行,察举不实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所以当时就有民谣讥讽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九品中正制: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把所有的人才分为三六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中下又分上中下,叫做三六九等,叫做九品,说这个人才是上上等的,马上朝廷给个大官做,这个人才是下下等的,给个小吏做,这个荐举制度又叫九品官人法,又叫做九品中正制。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这套制度变质了,这些中正都荐举了哪些人呢?第一个推荐自己的子弟吧,把叔叔白白的子弟全弄去做官。还推荐谁呢?推荐那些出身比较差的,但是书读得好的人。这些出身差的地位低的,家庭条件不好的读书人,他做官也不容易啊。就由这个大的士族来推荐他。这么一推荐,这些人就和这些大的士族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非血缘的家庭关系。那么这些人又做了官以后他又有推荐权。他推荐谁呢?他至少要拿一部分名名额来报恩吧。那么这个大的士族他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的,越滚越大。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科举制的产生、完善和发展
1)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到了隋炀帝时,设立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贞观年间,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武则天时期,公元702年,武后开武举,科举成定制。
3)宋朝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使得选官过冗过滥。
4)明清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意义:
积极:对中国: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封建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对西方:中国近代科举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消极:
固定考的教材儒家;只讲诗赋文章,排斥自然科学,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解读.pptx VIP
- [运行]-污水处理运营费用明细.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专业解读课件.pptx VIP
- 高中数学精品讲义:三角函数的概念(五大题型).pdf VIP
- 2025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研究年度进展.pdf VIP
- 20240320可用性工程(人因设计)研究报告 空白模版.docx VIP
- GB_T 32151.14-2023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4部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pdf VIP
- 12J6 外装修标准图集.pdf VIP
- 兽医内科病 兽医学教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