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诊断与技能
伴发精神障碍 可伴发各种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的2-3倍,发病年龄比普通人群早,以情感、行为症状为突出表现,治疗效果较差。 8.9%-11.7% 患儿合并孤独症,预后较差。 常与癫痫共病。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心理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统称为精神活性物质。 概念:精神活性物质的无规律使用或滥用,导致行为或心理出现不良的变化和症状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症状是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非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心理障碍 概念: 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反跳现象)。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是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性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延迟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形式协调 内容与现实一致 人格相对稳定状态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三标准(许又新1988)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郭念峰1986) 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耐受性 : 周期节律性: 意识水平: 暗示性: 康复能力: 心理自控能力: 自信心: 社会交往: 环境适应: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概念的区分 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 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 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活动 不健康心理活动: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一般心理问题 冲突是常形 持续一月或二个月 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益下降 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为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为常形; 持续二月以上,小于半年;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反应对象泛化 与神经症鉴别要点: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心理冲突为变形 用许又新的简易评定法不能确诊为神经症 概念: 健康心理学: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工作领域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防御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 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 躯体反应(交感和副交感) 心理应付方式(有意识的)和防御机制(无意识的): 求助、解决问题、适应或面对现实、发泄或倾诉、回避、接受或推卸责任. 过度使用成瘾物质、攻击、自伤或自杀. 压抑、退行、否认、投诉、反相形成、合理化、升华、置换、认同等. 精神应激的一般特点 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普通声光刺激易致惊跳反应 注意力: 分散 思维: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做决定,思维茫然 情感活动: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哭泣,焦虑不安,激情发作 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小动作多,或刻板、转换动作 自主神经功能症状: 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意频繁,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月经不调,头昏头痛,倦怠乏力,慢性躯体疼痛。 成瘾物质使用:烟、酒、镇静剂的使用 ? 主要临床表现 (一)急性应激障碍 概念: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遭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内)发病,表现为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临床特点与表现 临床特点: 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自然灾害、事故、战争、被强奸、亲人突然死亡等) 数分钟至数小(通常在1小时内出现 )起病,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好。病程不能超过一个月。 临床表现: 以意识障碍为主: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狭隘、定向障碍,以精神错乱状态常见(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的恐惧)。 以精神运动障碍为主: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_T35106-2017 国家行业标准.pdf VIP
-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验收标准.pdf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热控专业简介(基础系统介绍)(精品课件).ppt VIP
- 2025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假期视觉笔记》课件.pptx
- 2025-2030中国相容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docx
- TSG 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ocx VIP
- 2023-2024年版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pdf
- 小学生抽屉整理课件.pptx VIP
- 打字员速录技能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