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班 级 10汉语言2班      姓 名 乌珊珊 学 号 1001103212 成 绩     论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摘 要: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生哲学。他对人性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他的人生哲学。本文以孟子的性善论为核心,阐述了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思想,并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探讨孟子性善论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理想人格 道德教育 和谐社会 孟子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极大丰富了儒家学说的内涵。其中“性善”乃孟子之中心学说,他认为性源于天,为天所赋,所以是善的。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其仁政学说和人格修养的理论前提。孟子的性善论是对人类本质的自我认识和肯定,也是对道德的正面肯定,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魅力。因此两千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心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它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孟子性善论的涵义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论人性的思想,是第一个系统提出性善论的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他认为性源于天,为天所赋,所以是善的。他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的心性构成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将自己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相互区别的主体意识。 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不是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善之“端”或者善的原初形态是本就存在于人的本质中的,正是这种善端的存在,才构成了人区别于“禽兽”的特殊性。否则,“人”与“禽兽”相互区别的界限便亦不复存在了。 “人皆有之”的善性,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扩而充之”,才能最终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人格修养的责任在于扩充人们原本就具有的“善端”。“仁”、“义”、“礼”、“智”就是人的善端,它就好像是人的四肢一样是天生于人的。但是善端又是一种隐性的存在,需要人自觉地去扩充,才能起到完善人格的功能和作用。人与生俱来的只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萌芽。既然是萌芽,就存在着两种可能性:或许因为得不到精心的养护,抵御不住恶劣环境的袭击而夭折;或许会在人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孟子十分重视后天的人格修养,通过后天的努力,把先天的善端扩而充之。 二、理想人格的形成 孟子认为,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是培养出人的一种至大至刚的豪气、一种大义凛然的正气、一种气势磅礴的壮气,即所谓“浩然之气”。孟子高度评价这种“浩然之气”,说它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养成浩然之气需要个体注重培养自身的“大丈夫”精神,要懂得动心忍性,塑正道之质。追求浩然之气的理想人格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不断提升自我的需要。 关于动心忍性,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的才干是能够在身心饱受磨练之后,才得以充分发展的。所谓“动心”,是对心灵的磨砺和震撼,使心灵更为强大,能够去承担和面对更大的挑战和困苦:所谓“忍性”,是抹去性格中不合时宜的棱角,是增添成熟与稳重和一份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孟子还列举了很多圣贤的实例:舜是在田野之中兴起的,傅说从筑墙的劳役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小贩中被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被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兴起,百里奚从市场上被提拔出来。这些圣贤无疑都是经过了生活的磨砺,并战胜了逆境,才得以成为圣贤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认为,人们通过修养与磨练,不管是在富贵的环境里,还是在贫贱的环境里,都能严守节操;在邪恶、权势面前刚正不阿;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要保持崇高的气节,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孟子所提倡的“大丈夫精神正是在生活中的各种境遇之中所能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