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古文特色刍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太炎古文特色刍议

章太炎古文特色刍议 史杰鹏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摘要:本文从文字、用词等方面分析了章太炎古文代表作的主要特色,对章太炎提倡的文章“雅”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其魏晋风格的传统说法也提出了质疑,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魏晋文章 古文 说文 古雅 自五四以来,白话文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但还有一些文人,仍旧沉醉于古文写作,章太炎大概是其中最有特点的一位。 和桐城派以及林纾等古文作家们不同,章太炎一直声称自己喜欢魏晋文章,他曾经说: “魏、晋之文,……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又说:“晋人文字,任意卷舒,不加雕饰。真如飘风涌泉,绝非人力。”研究文学史的学者也因此多这么认为。但我们感觉,事实并不像章太炎自己声称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对章太炎古文的看法。 一 章太炎写古文,特别喜欢用《说文》中的本字,这是很多学者都提到过的,周作人曾回忆道:“戊申(一九零八)年从章太炎先生讲学,……听讲《说文解字》。丙午、丁未之际,我们(指周作人和鲁迅)翻译小说《匈奴奇士录》等,还多用林琴南笔调,这时候就有点不满意,即严几道的文章也嫌它有八股气了。以后写文多喜用本字古义,《域外小说集》中大都如此”。 可见他用本字的习惯,竟然曾经影响过新文化运动的两员大将:鲁迅和周作人。我们读章太炎的文古文,的确发现他不少用《说文》本字的情况,比如他给刘师培写信,标题为《与镏光汉书》,然而,作为姓氏的“刘”,在汉印中都写成“劉”,也就是“刘”的繁体,从未见过有一例写成“镏”的。《汉书·王莽传中》:“夫‘劉’之为字,‘卯,金,刀’也。”可见在汉代,当时的人都写作“劉”,不写作“镏”。但是因为《说文·金部》有“镏”字,训为“杀也”,意思契合“劉”字的字形,而全书无“劉”字,所以章太炎就把“镏”当成“劉”的本字。其实在大徐本《说文》中,徐锴在“镏”字下早有注:“《说文》无劉字,偏旁有之,此字又史传所不见,疑即劉字也。从金从卯,刀字屈曲,传写误作田。” 又如他的《检论·易论》:“虽泰始已有萌?也。的蘖《盘庚》篇人人熟知,一点都不稀罕。他这样做,就是自己,这是因为《说文》里说“????”是本字。但同样,检遍先秦两汉的古籍,从未见哪部书用过“????”这种写法。章太炎如此视前人的观点和历史事实不顾,一意以《说文》为鹄的,也可见其治学颇有偏执之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细读章太炎的文章,却可以发现,他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用本字古义,而是情况颇为复杂。有很多时候,他并不用本字,而用通假字。在他的名著《訄书》中,这种情况触目皆是。比如“罪尤”的“尤”不用,用“郵”;吝啬的“吝”不用,用“遴”,都非《说文》中的本字古义。《说文》:“尤,异也。”“郵,境上行书舍。”前者才是“罪尤”的“尤”本字,而章太炎却用“郵”这个通假字;《说文》:“吝,恨惜也。”“遴,行难也。”前者才是“吝啬”的“吝”本字,而章太炎却用通假字“遴”。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在《汉书》等古籍中,在表达上述意思时,大多是用“郵”“遴”,而不用“尤”“遴”的。为什么在这些地方章太炎舍弃本字不用,反而用通假字呢,乃是因为“尤”“吝”两个字太常见,太普通;而“郵”“遴”不但少见,而且是《汉书》等古书中用过的,出身不凡。众所周知,《汉书》的作者班固好复古,书中多古字,效法它的用字,显然可以让文章显得古雅,这是章太炎最看重的,下面我们还会进一步谈到。 有时章太炎甚至过于矜奇炫博,比如《訄书·原教上》:“故凡用喌物喌法者,必摈斥以为无教。”其中的“喌”,是当今天“咒语”的“咒”字来用的,而“喌”字在《说文》里,训释为“呼鸡重言之……读若祝。”所谓“呼鸡重言之”,就是农家呼鸡的象声词,《说文》无“咒”字,“咒”的本字为“祝”。如果章太炎爱用本字,在这里应该用“祝”,但“祝”字太普通,估计他觉得不足以展示自己的水平,所以就把读音相同的“喌”字借来用了。其实查遍先秦两汉的古书,同样也都未见过“喌”字这么用的,章太炎之所以拿来假借,显然也是因为这个字一般人不认识,而这种间接通假的用字方法,无疑更能展示自己的学问。 从章太炎文章的原稿中,也可看出他相当顽固的矜奇心理,《訄书原刻手写底本》的《辨氏》篇:“当晋之衰,而拏错相乱者,既有萌矣。”其中的“晋”字,原稿用墨涂掉,在旁边替换为“?”,“?”是按照《说文》小篆严格隶定的字形,除了少数汉碑,古书中也几乎不用。写成“晋”或者“?”,仅是单纯的形体隶定问题,不存在用本字与否的问题。“?”这种字形,章太炎平常自己也不用,所以习惯上写为“晋”,后来之所以要抹掉“晋”而改成“?”,当然仍旧是因为“?”为一般人所不识之故。   类似上面的用字例子,在章太炎的文章中数不胜数,所以,所谓章太炎“喜用本字”

文档评论(0)

caiyl99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