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建史其他知识点整理
1.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形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2.西周建筑技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瓦的发明。
4.汉代砖石建筑技术也有巨大进步。墓室中出现了砖砌筒拱。
12.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佛塔。
1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是已知中国最早的轮廓方正的都城。
15.隋至宋是我国古建筑的成熟时期。
17.唐代建筑成就首先表现为宏大严整的城市规划,长安是构图最为严整的里坊制城市典范。
19.唐代木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面积相当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3倍。
20.隋唐时期佛教进入鼎盛时期,现存最早的木构佛殿是山西五台山公元782年修建的南禅寺大殿,建于公元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则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21.唐代的砖石佛塔多有存世,有楼阁式塔(西安大雁塔,长安县兴教寺玄奘墓塔),密檐式塔(如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先荐福寺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单层塔。
24.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引起了城市结构和布局的根本变化,封闭的里坊制被开放的街巷制取代,形成商业城市的面貌。这是我国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5.北宋时颁布《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其中“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是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的重要例证。一些单体建筑体量及屋顶组合复杂,显示了极高的建筑技艺。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方面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强调纵深轴线的做法(如河北正定隆兴寺)。
26.宋代流传至今的木构殿堂不少,山西晋祠圣母殿,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等。砖石建筑以佛塔为主。
28.辽代现存最著名的木构建筑有两大处,一是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另一处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高67.31m)。
31.元代木构建筑趋于简化,用料及加工都比较粗放,斗拱缩小,柱与梁多直接联络,常用砌上明造及减柱法。宗教建筑盛行,藏传佛教建筑兴起。
35.清朝官式建筑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型化,出现了官方规范《工程做法》,改宋代的“材”,“栔”模数系统为“斗口”模数系统。
38.宋《营造法式》中记载有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是用了斗口制。
54.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定型化,标准化。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编著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
61.大木作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栱,昂,爵头,斗4类属于铺作构件。其余是柱,额枋,梁,替木,檩,阳马(角梁),椽子飞子。
65.清代官式建筑抬梁式构架有大式,小式之分。大式等级较高,多用斗栱。
66.穿斗式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椽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的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
69.石作与瓦作主要指台基,墙壁,屋顶等部位的结构或构造做法。
70.木构建筑墙体完全采用砖砌大约从明初开始,明中叶以后才比较普遍。
71.庑殿顶演变自四坡顶。唐代佛光寺大殿是最早的木构建筑庑殿顶实例。歇山顶出现晚于庑殿顶,南禅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实例。悬山顶主要用于民间建筑。硬山顶出现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普遍。
72.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多用陶瓦(筒瓦和板瓦)和琉璃瓦作为屋面材料。
73.琉璃瓦的正式使用于屋面是南北朝时期。宋之后使用渐渐广,明代进入高潮期。
75.古代室内屋顶有彻上明造和设置顶棚两大类,后者又有天花,藻井,卷棚等形式。
76.小木作的栏杆是指木质栏杆。
99.斗栱一般使用在高级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栱和内檐斗栱。具体部位又有柱头斗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柱间斗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转角斗栱(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角科)。另外还有平坐斗栱和支撑在檩枋之间的斗栱等。
100.所谓的铺作(或科),是指一组斗栱(宋称一朵,清称一攒)而言。
107.栱的名称根据部位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外挑出的栱,清式叫翘(宋称华栱或卷头),跳头上第一层横栱叫瓜栱(宋称瓜子栱),第二层叫万栱(宋称慢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叫厢栱(宋称令栱)。正出于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栱叫正心瓜栱(宋称泥道栱),第二层叫正心万栱(宋称慢栱)。
108.在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叫单栱,二层栱的叫重栱。跳头上置有横栱的叫计心造,不置的叫偷心造。唐宋建筑斗栱常用偷心,金元以后多用重栱计心。
111.翘或昂自坐斗出挑的多寡,清代以踩计(宋以铺作计)。出一跳叫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宋称五铺作),出三跳叫七踩(宋称六铺作),一般建筑(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