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VIP

【KS5U解析】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普通高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散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C.《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D.《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如此提取青蒿素纯属萃取 2.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苯分子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3NA B.含1molNa2CO3的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NA C.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3.短周期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位于第VA族,Y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X原子多1,R与Y同主族,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Z>Y B.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 C.Y与Z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同周期元素中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4.某香料的合成原料(Y)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有关Y的叙述正确的是(  ) A.Y的化学式为C9H10O B.Y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银镜反应 C.Y分子中最多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Y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烃化合物、且苯环上仅含有一个侧链的醇类物质有5种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水解 C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溴水,振荡 无白色沉淀产生 苯酚与溴水不反应 D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KMnO4溶液褪色 不能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A.A B.B C.C D.D 6.最近报道的一种能快速充放电的离子电池,其中的电解质为离子液体AlCl4﹣/EMI]+},放电时有关离子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负极发生2AlCl4﹣﹣e﹣Al2Cl7﹣Cl﹣ B.放电时,有机阳离子EMI]+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C.充电时,阴极发生:4Al2Cl7﹣3e﹣Al+7AlCl4﹣ D.充电时,泡沫石墨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 7.25℃时,向盛有50mLpH=2的一元酸HA溶液的绝热容器中加入pH=13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约为1.4310﹣3 B.a→b的过程中,溶液中c(A﹣)与c(HA)之和始终不变 C.b→c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发生了吸热反应 D.等浓度的NaOH和NaA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关系:c(Na)c(A﹣)c(OH﹣)c(H)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2﹣氯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受热时易分解.通常是以适量的2﹣氯乙醇为溶剂,用氯化氢与环氧乙烷反应制得新的2﹣氯乙醇.制取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反应原理为:(g)HCl(g)ClCH2CH2OH(l)H<0 部分实验药品及物理量: 化合物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环氧乙烷 44 ﹣112,2 10.8 2﹣氯乙醇 80.5 ﹣67.5 128.8 制取与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Ⅰ.2﹣氯乙醇的制取 ①将溶剂2﹣氯乙醇加入三颈烧瓶中,启动搅拌器;②分别将氯化氢与环氧乙烷两种气体按6:5(物质的量)的配比通入反应器中,使其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反应;③反应温度控制在30℃,持续反应100min;④采用减压蒸馏,收集产品. (1)装置中使用恒压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2)在步骤④中,采用减压分馏的原因是  . (3)写出实验步骤中提高环氧乙烷利用率的措施:  、  .(写出两点) Ⅱ.2﹣氯乙醇含量的测定. 已知:①ClCH2CH2OHNaOHHOCH2CH2OH+NaCl(水解反应) ②Ksp(AgCl)=1.810﹣30;Ksp(AgSCN)=1.010﹣12 ③经检测,所得样品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和其它杂质(杂质不与NaOH和AgNO3溶液反应),密度约为1.10g?mL﹣1. 样品中Cl元素含量的测定,涉及的实验步骤如下: a.待完全水解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b.加入32.50mL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jl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