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字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文字解析

中国小学 ——方块汉字的由来和演绎 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东汉 · 许慎《说文解字》 “六书” , 汉字的结构规律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撝。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 上海图书馆藏宋刻版《孙子》 柳公权 柳体《玄秘塔碑》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著,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好古嗜学,博通群书,诗文兼李白、杜甫、韩愈之长,文章名冠天下。 苏轼(东坡) 苏体《前赤壁赋》(局部) 北宋末代皇帝赵佶独创的瘦金体《秾芳诗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宋代刻本规范了方块汉字的形式并沿用至今 被藏家视为至宝的宋刻《鱼玄机诗集》 2010年创下40万元一页的《攻媿先生文集》,刻印于南宋嘉定年间,据记载属海内孤本。写刻极为精美,字体刚劲娟秀,为南宋后期浙东刻书的代表作。 米芾行书《淡墨秋山诗帖》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局部) 明 张弼《草书七言绝句》南京博物院藏 字汝弼,晚号东海翁,华亭人。工草书,颇有创意。曾以书札奖赏士兵, 《明史·文苑传》称其:“工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坠石,瘦如枯藤”,世以为顛张(旭)复出。 释文: 去年南郡赏元宵,歌吹声中度画桥。烂熳新诗谁记得,红梅零落路迢遥。东海醉书 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局部) * * 六书亦有悖论? 造字中的趣闻 射? 矮? 汉字兼具形、音、义等多元的特性,除了用于纪录以传承文化,在艺术上可以见到将汉字特性转换成不同的表现方式,赋予新生命。 中国的文明是一个历时性过程,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殷商武丁早期征讨卜辞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先祖,尽管还有着早期象形文字的特点,即同一字有繁简不同,笔画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特征,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 涂朱卜骨刻辞(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899年,晚清国子监祭酒大臣王懿荣因病去一家药铺买药,大夫给他开的药方中有一味药是“龙骨”,亦即是龟兽的骨头,王懿荣拿到药一看,龙骨上刻着一些细密的似字非字的符号,他极认真地查看之后,觉得好像古代文字,顿时引起了这位爱好古董的大臣的极大兴趣……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这种铭文,有的是凹下的阴文,有的是凸出的阳文。前者称为“款”、后者称为“识”,后世书法“款识” 的名称即由此而来。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与甲骨文相比, 已脱去板滞,显得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其铭文共32行,497字。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中的佼佼者。 周继殷,统治长达800年之久,所以金文的形体是随着时代而有所发展的。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很高兴,还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公元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陈仓(今陕西宝鸣)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上面刻的是秦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后世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