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的含蓄.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诗的含蓄

浅谈诗的含蓄 ?一,含蓄的内涵。它概括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某种审美特性。 “含蓄,有人说是一种风格,有人说是一种技巧,我说两者都是,但‘天下之至文,莫妙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苏东坡语),因此我以为它首先还是文学艺术所共同的一种艺术规律。一种普遍的艺术法则。它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风格和艺术手法.”(见李元洛著的《诗美学》第九章:尊重读者是一门艺术----论诗的含蓄美.) ?含蓄是一切耐读耐看的艺术作品不可少的原素。绘画讲究象外之趣;音乐追求弦外之音;小说中的“冰山原则”;戏剧中的静场;电影中的空景头;舞蹈中的停歇;书法中的“希可走马”;篆刻中的“残破”;等等都是艺术中含蓄的具体表现。 ?二, 含蓄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诗学概念 ?1,含蓄概念的词源。含蓄一词较早见于唐释皎然的《诗式—辩体有一十九字》:“情,缘境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所谓含蓄,也即他在《重意诗例》中所说的:“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的命题。在这里,他虽然认识到“含蓄”的审美特性,但是,意思还很含混。 ?2,含蓄概念的形成。晚唐司空图,则在他的《二十四诗品》中专设〈含蓄〉一品。云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 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 与之沉浮。 如绿满酒, 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 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 万取一收。” ?就此,含蓄一词成为中国古代诗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这首以诗的形式品诗的诗品,开篇两句,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纯粹的诗歌美学命题,把创作中的艺术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即超越作品的言、象系统而妙契“真宰”,与道沉浮,以直接把握美的境界。这是他对“含蓄”之境的审美特征所作的概括。清代孙联奎在其〈诗品臆说〉中解释说“不着一字,非无字也。‘不着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都是《二十四诗品》中“雄浑”品中的句子)可见作为审美境界的含蓄,是以超越言、象之表而获得充分的审美自由,不是主观的随意臆想,它是以“真宰”的审美取向为创作灵魂的。“含蓄”诗境中的“真宰”就是美的本真或灵魂,它深蓄于内,含而不露,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人。最后四句揭示了“含蓄”之境的创作规律。孙联奎在其〈诗品臆说〉中解释说:“浅深聚散,皆题外事也。四字总结万象。”,“万取,取一于万;一收,收万于一。”前者为审美选择,后者为集中升华,选择和升华的辩证统一,就是创造含蓄之境的基本规律。 3,含蓄概念的发展。宋代以后,“含蓄”概念的理论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着眼于言、象、意的审美关系。其二是把含蓄作为诗歌创作的独特审美规律。如宋代欧阳修在其《六一诗话》中引用梅尧臣的话说“诗家……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说的是含蓄之意,超越言、象之表而自成就佳境,言者无心,会者有意,很耐咀嚼而余味无穷。宋代的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中对“含蓄”作了较全面的理论概括。他说:“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黄庭坚)犹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 白石道人说得很实在,便于我辈学习。后来清代的梁延(木丹)在他的《曲话》卷二中说“言情之作,贵在含蓄不露,意到即止。……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在论“含蓄”之时进一步强调“情”的作用,又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含蓄”的审美内蕴。又如清代的叶燮在他的《原诗》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叶燮的阐述又有所深化,他超越了一般言语文字的层次,深入到艺术形象思维规律来讨论“含蓄”的理论义蕴,又充分展现了“含蓄”作为诗歌审美范畴的重大作用。 三, 含蓄就是丰富。 ?诗歌是最集中,最凝炼的文学样式,它要求以最简约的篇幅表现尽可能深广的内涵,从有限中见无限,就必须高度讲究含蓄。真正的含蓄就是丰富。它直接形象单纯,间接形象丰富。 元稹的《古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诗人描绘的空间不大,可是一句“闲坐说玄宗”使人由眼前的现实蓦然回溯到遥远的过去,安史之乱前开元天宝时代的盛况,安史之乱中动乱流离的社会生活,以及诗人抚今追昔的沉沉感慨,那广阔深远的内容一齐包容在这廖廖二十字中,这真不能不令人叹服于它的精炼和含蓄。 《养一斋诗话》的作者、清代诗论家潘德舆认为这首短短的绝句,可抵上元稹自己的另一首《连昌宫词》的长诗。《诗薮》的作者,清代学者胡应麟认为元稹的《古行宫》二十字可可抵上王建的共二千二百字的一百首宫词。我们先不要去追究是否抵得上,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