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弗氏综合征 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累及肾上腺,引起肾上腺皮质出血性坏死和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可有明显休克症状和皮肤大片瘀斑等体征,称为华-弗氏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正常肾上腺 肾上腺大范围出血使其呈暗红色 席汉氏综合征 是因为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以致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伴有毛发脱落、性欲降低、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极度衰弱的综合症状。 患者×××,女,39岁,因妄闻、乱语、烦燥不安半月余于2000年3月15日来院就诊.既往体健,性格开朗,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3年前在生第2胎时有大出血史,当时面色苍白,血压降低至90/60 mmHg.产后虽身体逐渐恢复,但一直闭经,无乳汁分泌,且身体日渐消瘦,眉毛脱落,伴头晕、疲乏无力、畏寒、食欲及性欲降低.近1年常无端心烦,坐立不安,夜间失眠、多恶梦.半月前因故与丈夫口角后出现明显精神失常,表现乱语,称有人要把她抓走,要害她全家,令家人快快逃跑;妄称听到村中的喇叭广播其子女被人打死了,今晚要来人逮她全家.情绪烦燥不安,恐惧,四处躲闪,不敢开门见人. 席汉氏综合征 *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三)休克 亢进 三、休克 启动休克的3个始动环节引起 致病因素 凝血系统激活 出血 有效循环血量? 微血栓形成 回心血量? 心泵功能? 休克 激肽、补体、 纤溶系统激活 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通透性? *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四)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碎片-裂体细胞 RBC悬挂在纤维蛋白索上 (扫描电镜,左?2000,右?5200) 典型病例 某女,29岁,因停经38周,阴道见红2小时,于2004年8月21日12Am入院,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87cm, ROT已入盆,胎心132次/min。住院情况:产妇于8月22日凌晨1:00/AM开始腹痛,4:00/AM,阵发痛加剧送入产房待产。6:30AM产妇出现阴道流血,胎心减慢到50-70次/min。怀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经家属同意,7:20AM入手术室抢救,行剖腹产,术中发现,有子宫不完全破裂,腹腔积血300ml,血尿100ml,胎儿娩出已死,产妇术中情况一直不好,9:50AM行子宫全切,血压仍不稳,11AM紧急抽血化验,PT60sec,pt 8万/mm3,TT60sec,Fbg100mg/dl,3P试验阳性。经紧急会诊,全力抢救,输全血1.3L,但血压仍进行性下降,中午12点心跳呼吸停止,继续抢救1小时无效死亡。问:病人为什么死亡? 试分析该病人发生的主要病理过程,诊断依据、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和分期。 思考题 1.典型的DIC病人病程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2.试述DIC的发病机制。 3.DIC造成的贫血有何特点。 4.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DIC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机制如何? 6.宫内死胎和胎盘早期剥离的孕妇为什么易发生DIC? 7.有些败血症的病人为什么容易出现DIC? 8.DIC的患者后期发生休克的机理是什么? 9.什么叫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裂体细胞? 1.防治原发病 2.改善微循环 3.建立新的凝血、抗凝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1)抗凝治疗 (2)补充凝血因子 *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五、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这是一个暴发性流脑引起的DIC病例:发绀、全身瘀斑、弛张热、血压下降(40mmHg,休克),外周血PMN上升,吞噬脑膜炎双球菌,肾上腺出血。这种病称为华佛氏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败血症休克时,表现肾上腺皮质出血及肾衰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皮肤有大片瘀斑,本质是DIC。 * * 根据PT↑、pt↓、Fbg↓、TT↑、3P试验阳性,可确诊发生了DIC。 3.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1)RBC破坏,释放大量ADP,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 *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二)DIC的发病机制 (1) RBC大量损伤的原因:异型输血,各种原因的溶血。 RBC破坏释放ADP;暴露出磷脂。 (2)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激活后能释放TF。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儿科门诊品管圈输液原因分析鱼骨图.pptx VIP
- 建筑师工作室课件2复习进程.ppt VIP
- 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_需求规格说明书.doc VIP
- 电梯困人的应急预案.pptx VIP
- 锚杆技术规.doc VIP
-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教案:板块1 第4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 VIP
- (台球厅)消防安全管理档案.pdf
- 2010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VIP
- 佳能 IR ADV C3520 C3525 C3530 彩色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