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发热、咳嗽咳痰4热、咳嗽咳痰
第4次课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号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诊断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三年制临床专业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诊断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陈惠军 主编
《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七版 陈文彬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讲述发热、咳嗽与咳痰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正常体温范围、发热的发生机制。
3. 简述发热、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发热的概念 (5分钟)
发热的病因及分类及发生机制(15分钟)
发热的临床表现 (25分钟)
发热的伴随症状 (10分钟)
发热的问诊要点 (10分钟)
咳嗽与咳痰的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与问诊要点(25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与多媒体演示、板书相结合,通过课堂提问、联系实际病例,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内容、理解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述发热、咳嗽与咳痰的概念和临床表现,难点是发热的发生机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已审阅 同意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发热
一、概念
1、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2、 当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正常体温:口测法体温36.3-37.2(C
肛测法体温36.5-37.7(C
腋测法体温36-37(C
二、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
2、非感染性发热
⑴ 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常可引起发热,亦称为吸收热。
常见于:①物理,化学或机械性损伤,如烧伤,内出血或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②组织坏死及细胞破坏,如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反应等
⑵ 变态反应: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⑶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严重脱水病。
⑷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①物理性因素:中暑;②化学因素:重度安 眠药中毒;③机械性因素: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血及,颅内压升高。
发热特点:高热无汗。(损害了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
⑸ 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导致皮肤散热减少(一般为低热)广泛性皮炎
⑹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产热散热):
① 原发性低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温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热型稳定,波动范围小0.5 (C以内。
② 感染后低热:而原有感染已痊愈,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仍未恢复正常所致, 需与因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后低热不退,机体抵抗力下降潜在病灶复发或新发病灶所致发热鉴别。
③ 夏季低热:仅发夏季,秋凉后退热,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不全者。
④ 生理性低热:精神紧张,激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前或妊娠初期。
三、发热机制
(一)致热原所致的发热:
1.外源性致热原: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机制: 外源性致热原多为大分子物质,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它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使之形成并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其分子量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2.内原性致热原: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等
机制:内原性致热原分子量较小, 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通过躯体神经使骨骼肌收缩阵挛(寒战),产热增多;另一方面通过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