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虹
太极名家马虹(从一代文人到太极高手)
08-09-25 11:53??发表于:《南京陈式太极陈有芹拳友俱乐部》 分类:未分类
??????? ??? 马虹(1927--),原名郭毓 ,河北深州市前磨头镇人。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现任河北省石家庄市武协副主席、石家庄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温县国际太极学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1994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审委员会评为全国当代13名太极学大师之一。 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大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写作和编辑工作,是个典型的文人雅士。五十年代任机关秘书,整天加班加点,几乎每年都有三十多万字的文字起草任务,繁重的脑力劳动累垮了他的身体。起初是神经衰弱,夜不成眠,随之是头痛、胃痛、肾炎、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接踵而来,本来瘦小的身材,一下子驼背、勾腰、腿软,打壶开水上三楼也得中间喘气定息,多方求医问诊,皆不奏效。
可谓而立之年不而立,未老先衰叹悲哀。无奈中他接受一位老中医的指点,开始学练太极拳。不料想练掌练出奇迹,一年后周身疾病云消雾散。他大喜过望,深感太极拳健身除病的神妙,决心研究太极拳。
1972年,北上京城,拜陈式太极拳当代宗师(陈氏18世、陈式太极拳第10代传人)陈照奎为师,倾注全部心血刻苦实践、潜心钻研、忠诚继承。曾三上北京,又随师两下河南,并三次延师到石家庄家中居住授艺,前后随师习拳达九年之久,尽得陈氏家传传统太极拳拳谱、拳理、拳法之奥秘。
「清能早达」,是马虹领悟陈氏太极拳真谛的座右铭。马虹积三十万字的学拳笔记,为他探求拳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二十多年的拳艺生涯中,著书立说,水到渠成。近年他先后编著了《陈氏太极拳体用全书》、《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陈氏太极拳拳谱六百图》等。其理论思辩独到而深刻,为陈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马虹也就成为陈氏太极拳当然的得力的第十一代传人。
在他的文论中,首次提出和剖析了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涉及到传统养生学、传统哲学、传统医学、传统军事学、传统美学。其理也清,其论也深,其文也妙。
他论述「太极美」说,其造型优美,刚柔相济,充满对称和谐之形,波浪节奏之姿,轻沉兼备之态,气势磅礴之势,外示安逸之神,给人以潇洒而深厚、轻灵而凝重、舒展而紧凑、优扬而庄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学拳练拳
文革期间,和许多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一样,在劫难逃。遭毒打,挨批斗,关牛棚,进干校。非人的待遇,对于弱者来说确是一个万丈深渊,然而对于强者反倒是一笔财富,对于天才更是一块垫脚石。马虹先生正是这样,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反而将此作为锻炼自己意志的磨刀石。八年的干校生活不安排工作,他正好用来学习太极拳。为得真传,1972年他瞒着造反派来到北京,找到了一代宗师、陈式太极拳第10代传人陈照奎老师。其时太极拳被列为四旧,扫荡殆尽,老师只能在远离市区郊外的树林里教拳。不通汽车,马虹先生就4点起床,步行10余里去学拳。几天后,脚上起了血泡仍坚持不懈。老师赞许其精神,让他晚上来师傅家里再学。时逢酷暑,师徒教拳学拳汗如雨下。1973年和1974年两个夏天,他继续赴京学拳,并拜陈照奎为师。1974年冬,他又以回原籍探亲为由,向造反派请假,。随师傅赴河南郑州学拳。此时,他早已过不惑之年,在同期徒弟中年龄最大,但学习却最为刻苦,最下功夫。他深知拳法为拳之灵魂,故交双倍学费,请老师每日另加两小时为他单独讲解每势的技击含义,并记下了完整详尽的笔记。一天两次听课,练拳二三十遍,每天精疲力尽,上汽车时脚都抬不起来,第二天照练不误。1975年他又再次到郑州学拳。他至今认为,这两个冬天学拳最累,收获却最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勤学苦练加深了师徒感情。1977年、1979年、1980年,老师慨然允诺三次至石家庄他家中授拳。其时条件艰苦,师生共睡一个通铺,每晚练至深夜一两点。师傅倾囊相授,为其讲拳、拆拳教推手,并教了太极拳的种种辅助功夫。百把气功桩及太极大杆、太极尺等陈式太极拳基本功,他也学得一丝不苟。就这样得到真传,掌握了原汁原味的正宗陈式太极拳,且尽得该拳拳理拳法之妙谛,成为陈式太极拳11代重要传人。1994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全国当代13名太极拳大师之一,并被选为年会副秘书长。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马虹是诗人,论文也透露着诗韵。马虹通晓《易经》,其专着中对「太极图」与太权拳拳理之源更有前人未述之沦。他对黑白互回、阴阳鱼互追尾的太极图体味出多方面的哲理,从它的整体感、阴阳对称、阴阳互孕、阴阳消长、阴阳互根、以及以「S」线讲事物发展的螺旋形式等,揭示出太极拳的对立统一规律,对拳理的深化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俗话说,一名好军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一名好教师,不一定是好拳师。马虹既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