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的应用及自对工艺多晶硅的应用及自对准工艺.doc

多晶硅的应用及自对工艺多晶硅的应用及自对准工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晶硅的应用及自对工艺多晶硅的应用及自对准工艺

自对准技术: 自对准工艺是先在生长有栅氧化膜的硅单晶片上淀积一层多晶硅,然后在多晶硅上刻蚀出两个扩散窗口,杂质经窗口热扩散到硅单晶片内,形成源和漏扩散区,同时形成导电的多晶硅栅电极,其位置自动与源和漏的位置对准。按照这种自对准工艺,栅与源和漏的覆盖由杂质侧向扩散完成,比铝栅工艺的覆盖电容要小很多。采用离子注入掺杂工艺的杂质侧向扩散更小,用它代替硅栅工艺中的热扩散工艺,能进一步减小栅对源和漏的覆盖电容。此外,在铝栅工艺中,即使铝栅电极比沟道短,也可增加一步离子注入工艺填充栅区旁的未衔接部分,实现自对准,借以减小寄生电容,可提高MOS集成电路的开关速度和工作频率,同时也减小器件尺寸而提高电路的集成度。 自对准工艺在隔离氧化前的工序与一般用PN结隔离制造集成电路的工序相同。隔离氧化后,在氧化层上淀积一层厚1000~1200埃的硬Si3N4膜,然后套隔离区及基区的复合版,以光刻胶作为掩蔽,用等离子刻蚀方法去除隔离区及基区上的硬Si3N4膜,露出氧化层,用比隔离区面积稍大的掩膜版光刻隔离区,进行隔离扩散后用氢氟酸溶液漂去基区上的氧化层,到此也就完成了隔离区与基区之间的自行对准工序。随后进行基区扩散的同时进行发射区氧化,再用等离子刻蚀方法去除作为掩蔽用的硬Si3N4膜。自对准工艺如下页图a~f所示。 现在有一种全自对准槽栅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其工艺简单,全套工艺只有两张光刻版,提高了工艺成品率。它独特的IGBT沟道多重短路结构,有效地防止了器件闩锁,采用氧化层硬掩膜和硅化物工艺,实现了全自对准的多晶硅反刻和金属连接,增加了IGBT芯片单位面积的元胞密度和沟道宽度,提高了器件的电流能力。用砷(As)掺杂代替磷(P)掺杂,有效地提高了源区表面浓度,实现了浅结工艺。整套工艺只要P+和槽栅两张掩膜版,取消了光刻套准,从而极大地缩小了IGBT的元胞尺寸,增大了单位面积的元胞密度和沟道宽度,降低了器件的导通电阻。 多晶硅在半导体工艺中的应用 多晶硅作为重要的硅单质材料之一,早期仅用作生产单晶硅的原料。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多晶硅薄膜才逐渐应用于微电子领域,成为制作 IC 中的 MOS 管栅极、互连线、桥接线及电容器极板的重要材料。 在压阻传感器方面,与单晶硅相比,多晶硅薄膜器件无需 p-n 结衬底隔离,可实现高温工作;与绝缘体上单晶硅(SOI)相比,其具有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势。但是,普通多晶硅压阻传感器灵敏度偏低,温度系数较高。多晶硅薄膜淀积方法很多,其中CVD法凭借其工艺简单、成膜质量高、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目前,LPCVD法是多数商用传感器制作多晶硅电阻的首选工艺,主要基于硅烷的热分解或卤硅烷的氢还原反应。影响LPCVD法成膜质量的因素主要为淀积温度、硅烷浓度和反应压强,而淀积速率取决于淀积温度和SiH4流量。随着反应的进行,SiH4浓度沿气流方向逐渐递减,使样品片间均一性变差。虽然可采用温度梯度补偿,抵消SiH4损耗的影响,但是温度的微小变化,仍会改变淀积速率,造成片间均一性变差。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淀积温度每改变1°C,淀积速率就变化5%~5.5%。此外,片内均一性也受样品温度分布及表面气体流动模式的影响。当样片受热不均、与炉管不共心或放置不当时,片内均一性就会下降。一般来说,片内误差在淀积速率较低时约为4%,在淀积速率较高时可达20%。 现在有一种铝诱导晶化法,是一种在玻璃等廉价衬底上低温制备大晶粒、高结晶质量的多晶硅薄膜的新方法。它所制备的多晶硅薄膜具有非常强的(111)择优取向,而 Si(111)和 BaSi2的晶格错配率仅为 1%。BaSi2晶体的禁带宽度为 1.5eV,在 1.5eV 时的光吸收系数比晶硅高两个数量级,因此其是很有潜力的太阳电池材料。 简述双极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随频率变化的原因 晶体管有高频管和低频管之分,一般来说低频管只能用在3MC以下的频率范围;而高频管则可以用到几十或者几百MC的高频范围,有时称超过75MC的管子为超高频晶体管。下图是电流放大系数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图,由图可看出频率每提高一倍,电流放大系数下降一半。 晶体管的共射极电流放大系数β与信号频率f间的关系为: 式中,β0为低频是的电流放大系数,fβ为共射极的截止频率。特征频率fT是晶体管可以起电流放大作用的最高频率的限度,是共射极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fT也被称为“增益宽带乘积”。因为β反映了晶体管对电流的增益作用,f代表了从低频起到某一频率f的频带宽度。所以β和f的乘积就代表了增益带宽乘积。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随讯号频率增高而下降,有如下四种原因: 1、发射结势垒电容的充放电引起发射效率的下降。根据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PN结的势垒电容是并联在PN结电阻上的。交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