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永康市针灸学参考知识点复习4.docVIP

[2017年永康市针灸学参考知识点复习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永康市针灸学参考知识点复习4

2017年永康市《针灸学》参考知识点复习(4) 督脉概念   (一)经脉循行   督脉有督领全身之阳气,统率诸阳经的作用。主要分布于头身正中。   (二)与脏腑器官联系:胞宫,会阴,脊髓,肾,脑,鼻、眼、口唇   (三)主治概要: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四)本经腧穴:28个起穴:长强 止穴:龈交   歌 决:十三督脉行脊梁,起长强止龈交上,脑病为主次分段,各段主治在其乡。   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腰俞当,十六阳关十四命, 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一椎下寻脊中,十椎中枢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缩取, 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   1、长强(DU 1) 络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   的中点处。   【主治】①肛肠疾患: 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   脱肛等;(尤其婴儿腹泻)   ②腰脊、尾骶部疼痛;   ③神志病:癫狂痫。   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百长强、承山,灸痔最妙” 玉   【操作】靠近尾骨前面斜刺0。8~1寸(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不宜直刺,以免刺穿直肠,造成感染。   其他方法:穴位封闭、注射、埋线、温灸、中药熏洗等。   2、腰阳关(DU 3)“补肾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②妇科病证: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   ③男科病证:遗精、阳痿等。   【操作】 向上斜刺0。5 ~1寸,多用灸法。   3、命门(DU 4)补肾阳要穴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痛(肾虚、寒湿)、下肢痿痹;   ②肾阳虚证: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   经、闭经不孕;遗精、阳痿、精少症   小便频数、遗尿、泄泻等;   ③保健作用:手足冰凉症,手足逆冷。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4。大椎(DU 14) “诸阳之会”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 “全身退热要穴” a。外感表证,尤外感表热证:发热,咳嗽,气喘,头项强痛等;b。里热证:疮疡,疥肿,毛囊炎,痤疮,发际疮等皮肤病;疟疾寒热往来;急性传染病中的发热等。   ③ 神志病证: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癔病等;   ④ 局部:项强、脊痛;咳嗽,气喘等证;   ⑤ 补虚作用:治疗骨蒸潮热,乏力,眩晕,   贫血(配合谷、足三里),白细胞减少症   (配合足三里)等,大椎穴有抗炎作用,   针刺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5.哑门(DU 15)“治哑要穴”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①“哑”:失音、舌缓不语、各种失语症;   ②神志病:癫痫、小儿痴呆、癔病等; ③局部:(后)头痛、颈项强痛等。   6.风府(DU 16) 别名:鬼枕 “治风要穴”   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狂痫、癔症等神志病证;   ②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   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病证。   【操作】正位坐,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   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   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7.百会(DU 20)“三阳五会”   督脉与足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厥阴之会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垂直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神志病证:痴呆,中风,,失眠、   健忘、癫狂痫、癔病等;   ②头面病证:头痛,眩晕,耳鸣等;   ③升阳举陷:脱肛,阴挺,胃、肾下垂   遗尿, 久泻等气失固摄之下陷病证;   ④调整血压。灸百会治疗低血压;百会放血治疗高血压   【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多用灸法。   8.素(DU 25)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   ①急救: 休克(有明显升血压作用)、昏迷、惊厥、   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醒神开窍);   ②鼻病:鼻渊、鼻衄、鼻塞、流清涕、酒糟鼻等;   ③呃逆。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放血。   9.水沟(DU 26)鬼宫,鬼客厅,人中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   ①昏迷,中风,中暑,休克,呼衰等急危重证;   ②癔症、癫狂痫、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   ③鼻塞鼻衄,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口病;   ④闪挫腰痛(急性腰扭伤);   ⑤中风 “醒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