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养生调理使用的腧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络养生调理使用的腧穴

第四章 经络调理基础手法 主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协办: 藏象养生学院 主讲:医学教授 李 颖 李颖教授简介 副教授,医学硕士。80年代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国家医学发展教育中心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担任医学讲师。为北京市卫生局医生骨干培训班培训医学和保健知识。 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华健康管理协会专家委员,国际亚健康学会专家委员、北京藏象教育机构特聘讲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生系列培训教材 《养生保健师》 《食疗调理师》 《养生经营管理师》 《经络调理师》教材 主编和副主编。 北京藏象养生学院专家组副组长,师资组组长 多年来从事各种慢性病中医调理、营养保健知识,在中医食疗,养生保健,亚健康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章 经络调理使用的腧穴 一、腧穴的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指骨骼上的突起、肌肉的隆起与凹陷、肌腱、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如腓骨小头前下方1寸定阳陵泉;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眉头定攒竹;脐中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标志:指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处取颊车等。 2.骨度折量定位法 以体表骨突、关节间隙、横纹、发际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以《灵枢·骨度》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创用的折量分寸作为定位的依据。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 表3—1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折量定位法 3.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依据患者自身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常用的有以下3种。 4.简便取穴法 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如立正姿势,两手自然下垂,中指端所指位置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为了定穴的准确,最好结合体表解剖标志或骨度折量定位等方法取穴。 二、经络调理使用的腧穴 (一)督脉(图3—3) 1.长强: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2.腰俞:俯卧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3.腰阳关: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4.命门: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5.悬枢: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6.脊中: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7.中枢: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8.筋缩: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9.至阳: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0.灵台: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1.神道: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2.身柱: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3.陶道:俯伏坐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4.大椎:俯伏坐位。在项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5.哑门:正坐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16.风府:正坐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 间凹陷中。 17.脑户:俯伏坐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18.强间:俯伏坐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19.后顶:正坐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20.百会: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21.前顶: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22.囟会: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23.上星:仰靠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直上1寸。 24.神庭:仰靠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25.素髎: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26.水沟: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27.兑端: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28.龈交:仰靠坐位。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二)任脉 1.会阴:仰卧屈膝。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2.

文档评论(0)

xiayutian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