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冀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冀经验

马 骥 小 传 马骥(1913~1991),字骏伯,满族,北京市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数代业医,自幼随侍祖父承先公,读经书与医书,颇得指教。其后又就读于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41年在哈尔滨市开设诊所,长于诊治时病及杂病。 解放后,于1950年首创哈尔滨市中医联合诊所。1954年后,曾任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校长,哈尔滨市卫生局副局长。1963年调黑龙江中医学院执教。1978年被授予中医内科学教授职称。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顾问,黑龙江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兼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高等院校科技顾问,省科委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马骥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三项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著述《中医内科学》等十二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马骥对中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黑龙江省中医界四大名医之一。 传染性肝炎中医治疗之我见 近年来,肝炎病在我国各地区传播极广,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在我国古代一向被称之为“疫”。《说文》谓:“疫,民皆疾也。”《素问。刺法论》则更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疫”之为义,实即指徭役,劳役之意。故《释名》一书中载有“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可见我国先民对于传染病早已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余对肝炎之治疗,历经年所。特于五十年代前后,急性黄疸型肝炎曾在哈市大流行,每日来院求诊者,少则五七人,多则十许人不止。甚至有沿门阖户尽染斯症者。余疗该症,必依辨证施治原则,一一详诊,投以方药,经两三百人,其中若能治疗及时,则可收效极速,无一失者。可见我祖国医药对斯症之灵效矣。 旨在探讨对肝炎之证治,特将平日对该病之拙见及惯用方药随笔录出,以为简介。 肝炎之为依近代医学之划分,大别之为慢性或迁延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及黄疸型肝炎之数种。若经年不愈,肝失调达,血郁成瘀,更可导致肝之硬变。依该病诸证而辨之,肝炎病当属于祖国医学中之肝热病、胁痛、黄疸病,或肥气及症积之范畴。如《素问·刺热篇》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素问·藏气法时论》谓:“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灵枢·五邪》篇亦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关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灵枢·论疾诊尺》篇中指出:“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亦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对黄疸发病之病机,与病因,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则谓为:“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指右胁下),民病黄瘅(同疸)而为胕肿。” 肝炎之久不愈,于右胁下多出现胀痛,刺痛,闷痛,压痛感,或扪之作痛等证,久则可进而发展成为肝体之硬变,渐至腹胀积水,成为鼓胀。《灵枢·胀论》谓:“肝胀者,胁下痛而痛引少腹。”同书《邪气脏腑病形》篇谓:“肝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若肝硬变已蓄腹水,则为鼓胀已成。如《灵枢·水胀论》所指出:“鼓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于此可见,古人早已指出由于门脉高压而导致腹静脉郁血怒张之证候。《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该疟,连岁不已。”此条所指亦系肝硬变之征候而发气逆寒热者。这里也应当提及的是,古医书中所称“左”“右”二字,乃按医家所在之方位而言,并非指病者自身之左右而言,不可误解。 从以上经文所举之面黄,目黄,爪甲上黄,齿垢黄,多卧,身热,胁下满痛,心烦善怒诸证,已可描绘出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之现证,如肝胀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不得安卧,则更较详尽的描绘出了肝硬变之严重证情,为了便于参考,现依肝炎不同证候以记述笔者常用方药,至于方名,乃为便于记忆而杜撰者,无关紧要。 一、慢性肝炎 证候:右胁下自发痛,或扪之作痛,或发胀闷,或如针刺,或发灼热感。久病者,多感肝部压重,病者盖皆有胃纳不佳,胃脘胀满,多噫气,晨起易发呕恶,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神倦口苦,四肢倦重,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脉多细弦,或弦滑而数。 治则:舒肝理气,清热和胃。 方药:舒肝和胃饮(自拟方,以下同) 柴胡10~20克 积壳10克 青皮10克 炒麦芽20克 黄芩10~15克 败酱草15克~20克 连翘15~20克 清半夏10克 生姜5克 薄荷8克(后入轻煎) 以上共煎取药汁400~500毫升,一日分三次温服之。禁用烟酒及肥甘辛烈饮食物。须精神愉快乐观,劳逸结合。 加减法:若心烦易怒者,加香附10克,山栀子10克。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