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精品同步测试 语文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精品同步测试 语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一、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白垩(  ) 栖息(  ) 摄取(  ) xùn化(  ) bīn临(  ) fén烧(  ) 2.辨别下面句子运用说明方法的类别型。 (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  ) (2)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  )(  )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2)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3)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                                                4.通读课文,简要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二、拓展阅读 (一) 限制生物长大的“魔咒” 赵尚泉 科学家发现,在地球生物圈里,不管是谁,不管他有多么聪明或多么霸道,都必须受制于——难以摆脱的“魔咒”。 放眼地球生物圈,我们会发现,最大的动物只有两种,陆地上是大象,海洋里是鲸鱼;次一级的动物,海洋里有鲨鱼、海豚、海象和海豹等,陆地上有马、牛、驴、老虎和狮子等;更小的动物陆地上有狼、狐狸,还有猫、兔、鸡和各种鸟类等,海洋里则有各种各样的龟、鱼、蟹、虾等。以此类推,你还会发现,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从昆虫到微生物,个体愈小,种类则愈多。动物如此,植物也如此。从乔木到灌木,从小草到藻类,个体愈来愈小,种类也愈来愈多。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地球生物圈有两个按照物种个体大小、多少堆积起来的“生物金字塔”,显现着陆地和海洋生物个体尺度和物种数量之间的反比规律,表明物种个体越大,生存的难度也越大,因此数量也自然越少。 同时,大自然还对所有物种都套上了“魔咒”:每个物种不能要多大就有多大!如最高的树木是桉树,可以长到100米以上,最高可达155米,超过160米高的就没有。为什么不能再高了呢,因为“魔咒”限制着它。   那为什么所有地球生物都受制于这个“魔咒”呢?科学家认为,陆地和海洋两个“生物金字塔”的差异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谜底:如大洋里的最大动物是蓝鲸,可以长到3l米,而陆地上的最大动物是大象,大的也只有10米,前者与后者的大小比例差不多是3:1。再看看大洋和陆地的面积,它们之间的比例大约也是3:1。这难道是巧合吗?不是,这只能说明生物的生存空间决定了生物的大小。   为什么生存空间大小有如此魔力呢?科学家认为,对生物来说,实质上真正发挥魔力的是生存资源总量的多少,而这个资源总量恰恰受制于生存空间。例如,森林、灌木和小草,各自占有自己的空间。动物也是如此,从大到小,各有自己的生活领域。而且,食肉动物各有自己的猎取对象,食草动物各有自己爱吃的食物,互不干扰。例如老虎和狮子的眼睛盯着的都是野牛和羚羊之类的大型动物,他们从不费劲地去追逐兔子和老鼠,而兔子和老鼠恰恰是狐狸和猫的盘中餐。如果狐狸和猫还能把老虎和狮子吃掉,能获取非常多的生存资源,那么其体型肯定要比现在要大许多。但实际情况却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 (选自2009年第8期《西江月》) 5.本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6.细读第二段,概括说明什么是“生物金字塔”。                                                7.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8.“再狡猾的狐狸也逃脱不了这个‘魔咒’”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结合你对大自然的认识,说说这个“魔咒”对于人类之家——地球是有利还是有害?如果人类把生物圈内这个“魔咒”解除了,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二) 金披风树袋鼠 毕役   3年前,一支由美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