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有益昆虫—黑胸茧蜂
农业有益昆虫—黑胸茧蜂
黑胸茧蜂,拉丁学名:Braccon nigrorufum (Cushman) ,膜翅目昆虫。
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4毫米左右,翅展8-9毫米;雄蜂体长3.50毫米左右,翅展6-7毫米。体平滑具光泽,生有微黄色短柔毛。头黑色,横宽。触角鞭状,24-28节。上颚及复眼前外方有一近圆形深褐色斑。体有黑、黄(实为红棕或褐色)两种不同生态型颜色。腹部第一背板长大于宽,基部中央凹陷;第二背板后缘中央凹陷。第二、三节间缝窄而深,第三背板比第二背板长,第四背板与第五背板等长,其余各节背板短。产卵管与腹部约等长,浅褐色,产卵管鞘黑色,从腹部尖端的前方伸出。
卵:似香蕉形.长0.50-0.70毫米。卵产在红铃虫幼虫体生,并可见到黑褐色刺死斑,初产时乳白色,两端透明,以后透明部分逐渐扩大,中间变淡黄色,孵化前为黄白色。待孵幼虫有明显13个体节。孵化后的幼虫在卵壳大头处咬一小孔,破壳而出。
幼虫:体纺锤形。无足,老熟幼虫体长3-4毫米。初孵幼虫白色,两头透明;以后体色由白色变为淡黄色或深红色,并逐渐加深,全身布满不规则白斑。头部有1对可收缩的触角,3节,平时隐而不现。
蛹;茧呈不规则的长筒形,长4-5毫米。刚结茧包浅黄,以后随着茧层的增厚茧色加深呈棕色。茧壳质地坚韧。蛹为离蛹,长3-3.50毫米。成蛹后复眼扩大圆形凸出。复眼间上方三个月牙形的红色眼点也逐渐扩大成圆形单眼。复眼和单眼由红色变为深红至黑色。产卵管反转重叠在腹部背两。
生物学特性
(1)历期:各虫态的历期见表5。
黑胸茧蜂在自然情况下,世代历期长短,因季节不同差异很大,在湖北省,5月份完成一代约需15-18天;7-8月份只需9-10天;10月份以后需20-30天。在各种不同温度下的历期见表5。
(2)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黑胸茧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卵期为12.05℃.幼虫期为8.52℃,蛹期为7.99℃,卵一蛹期为10.33℃,1个世代为14.30℃。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卵期为16.27日度,幼虫期为107.79日度,蛹期为94.66日度,卵一蛹期为182.12日度,1个世代为151.37日度。
(3)年生活史:黑胸茧蜂以老熟幼虫在棉花枯铃内、棉仓、红铃虫的茧或籽棉内红铃虫尸体周围结茧越冬,也有少数幼虫由于低温影响,未老熟而附在寄主体表越冬。在湖北省武汉市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至7月下旬结束。根据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在室温下连续繁殖结合有效积温法则统计分析,每年可发生11代.各代历期9-36天不等(表6)。
(1)繁殖:成虫羽化集中于上午7-10时。成虫羽化后咬破茧壳爬出,在茧壳旁稍作停留,再开始活动。气温在8-10℃时可爬行,14℃以上时即可飞翔。24℃以上时飞翔活泼。成虫有趋光性,迂飞能力强。最远可达千米以上,因此放蜂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成虫羽化后,气温在12-14℃时,当天即可交配。若气温达24-26℃对,羽化后,1至2小时内即可交配。交配一般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雌蜂一生交配一次,雄蜂有多次交配习性。
成虫羽化后,飞至棉田吸食花蜜作补充营养。黑胸茧蜂寻找寄主韵能力很强,当找到寄主后,先以产卵管刺入红铃虫幼虫体内,使其麻醉,然后抽出产卵管,在红铃虫体表产卵,故为体外寄生。黑胸茧蜂仅寄生三龄以上的高龄幼虫。黑胸茧蜂在寄生红铃虫时,亦有约20%左右的红铃虫仅被刺死而不寄生,田间刺死率占30%左右。红铃虫幼虫被黑胸茧蜂刺后,呈现黑斑。每只雌蜂在1只红铃虫上的产卵量,一般为2-4粒,也有多达11粒的,一生产卵量平均35粒,最多可达70粒;一般1只雌蜂寄生红铃虫幼虫(包括刺死)30只。
黑胸茧蜂产卵期较长,一般10-15天.最长可达22天,有间歇产卵情况;产卵前期一般1天,绝大部分交配后第二天开始产卵,少数在交配的当天或第三至第四天才开始产卵。产卵多集中于前期,一般前5天的产卵量可达50%以上。10天左右达80%以上。第一天产卵量最高,可达17粒。停止产卵后,尚能存活几天,也有产卵后当天死亡的。
黑胸茧蜂产卵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当初冬气温降到7℃时,夏季气温升至38-40℃时仍可产卵,不过产卵量较低。其中以22℃的产卵量为最高。
相对湿度过低,雌蜂不产卵或很少产卵,寄生率低,子代大多为雄蜂;相对湿度在90-100%时,其产卵量和寄生率均较高,雌雄性比也正常,因此,在红铃虫第一代虫花期温湿度适宜,利于寄生、繁殖,故发生量大。
凉爽、湿润的天气雌蜂多于雄蜂;盛夏高温干旱季节雄蜂多于雌蜂。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干旱对交配不利,以致增加孤雌生殖的机率,提高了子代雄性的比例。
(5)寿命:雌蜂寿命长于雄蜂,其寿命的长短随着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