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专题一国际贸易中心[精心整理].pptVIP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k1专题一国际贸易中心[精心整理]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一、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世界贸易中心区域的形成 一、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中世纪西欧各国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品贸易和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形成了几个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区、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罗斯贸易区和不列颠贸易区,初步形成了遍及欧洲的贸易网络。 一、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即11-15世纪随着商业城际之间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古代:地中海东部,中国的纳贡制度 封建社会:亚洲在公元前5世纪-春秋,欧洲在公元5世纪,亚洲领先欧洲1000年。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度的崩溃。此后,随着日耳曼各民族的大迁徙,欧洲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欧洲封建社会初期,领主制盛行,庄园里的主要生产者是农奴,农奴依附于领主。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彼此结成以土地为纽带的阶梯式的封主、封臣关系。而且,土地所有权和统治权(行政、司法)相结合,封建主往往对农奴有统治权。 欧洲建立封建制度得益于汉朝 汉武帝-击败匈奴-匈奴分裂:一部分由呼韩邪单于率领的部分归顺了汉朝,另一部分跑到中亚地区的也被汉朝大将陈汤灭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灭了-汉光武帝时期,匈奴内部再次分裂: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继续和汉为敌-窦固、耿忠在金微山,也就是现在的阿尔泰山附近大败北匈奴-匈奴西进-公元300年,攻击哥特人-进入罗马 11-15是欧洲封建制度的全盛时期 11世纪以后: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   占据欧洲与近东贸易的有利地理位置 14世纪:香槟集市 14-15世纪:汉萨同盟 香槟集市 12~13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的集市贸易的统称。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集市贸易。兴起的集市贸易是中世纪欧洲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交易中心特别是批发贸易中心。集市受到所在地的领主保护并向领主纳税。一次集市延续几天至几个星期,一般每年不超过两次。 11世纪末和12世纪上半叶,随着城市商人的兴起,西欧出现了大量的集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市中,香槟集市是最大的集市。香槟伯爵领地同德意志、佛兰德、罗退林几亚和法国相毗邻,并正处于低地国家、佛兰德与意大利之间,以及德意志与西班牙之间的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点上。因此,从意大利运来的东方货物,从英国运来的羊毛,从佛兰德运来的呢绒,以及从斯堪的纳维亚及低地国家运来的货物都在此交易。同时,香槟伯爵又竭力保障集市上商人的安全和通往香槟道路的安全。于是,香槟集市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并在13世纪后半叶达到全盛期。 香槟的每个集市都是经过严格组织的,并由市民一人和骑士一人组成的集市法庭来裁决纠纷。集市的第一周是各地商人来城内街道上设置货摊,接着是10天布匹呢绒交易和11天皮革交易,再接下去是19天其他各种杂货的交易,最后有几天用于结帐。在香槟集市上,商人的结算及商业债务,已使用清偿余额划汇结算的办法;期票、汇票等信用凭证也已使用。香槟集市对推动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资料来自:/view/1143410.htm 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2世纪中叶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 汉萨同盟出现之前,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过两个自由市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莱茵河(Rhein)流域的城市和士瓦本(Schwaben)地区的城市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很快这种城市联盟发展为一种互利手段,成员城市间相互放弃征收水路和陆路的通行税,并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这种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地区市民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觉醒并发挥影响的表现之一。然而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到14世纪时都先后解散了。 汉萨同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2世纪。科隆(Kouml;ln)、吕贝克(Lübek)、汉堡(Hamburg)和不来梅(Bremen)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这四座城市先后继承了诺曼人征服以前丹麦、挪威、冰岛与盎格鲁-撒克逊诸国和爱尔兰之间的贸易关系。科隆商人在英格兰取得了贸易特权和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