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导学案
主备人:王卫红 审核人:李佰辩 苗换娣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难点: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举一反三
学习课时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
2、学会划分章结构。(重点)
3、学会概括咬文嚼字的文学现象。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介绍及解题
(一)知识链接
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
2、释题: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三、预习检测
1、识读字音
征戍( ) 橘颂( ) 招徕( )
涔阳( ) 陇首( ) 得鱼忘筌( )
寒砧( ) 桅杆( ) 秋风袅袅( )
窸窣( ) 迢远( ) 灼灼其华( )
亭皋( ) 门栓( ) 翩翩起舞(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袅袅: 洗练:
传诵: 传颂:
不落于言筌:
四、自学指导
1、速读课文,用笔划出各段中心句。
2.根据各段中心句划分文章结构。
3.速读1—3段,划出每段咬文嚼字的文学现象。
五、独立学习
1、阅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段 “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的现象
第二部分:(4--5)段 “木”被人喜欢的原因。
第三部分:( 7 )段 总结“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差别一字千里。
2、阅读1--3段,思考:作者谈论了哪些文学现象?
①“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③“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六、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独学中遇到的问题。(组内初探)
2、各组六号展示独学、合学中的经验分享或疑难问题。(全班共探)
七、小结反思
小结:《说木叶》是咬文嚼字的范例。 《咬文嚼字》告诉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句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