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2[精心整理]
本文之“乐”,固然在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 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3、学习巩固,强化记忆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会的? 学习第3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魏晋时期的清谈家坐而论道,不谈世事,尚论玄理。(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谢灵运纵情于山水,陶渊明寄情于田园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认为:“高高兴兴地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道理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的情境不合。那么,作者究竟“痛”在何处?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作者究竟因何而“痛”? 1、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世事无常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生死由命,命运难测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 还酹江月。 ——苏轼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陈子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人生易老天难老。 ——毛泽东 永恒的主题:悲叹人生 作者究竟因何而“痛”? 1、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2、世事无常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3、生死由命,命运难测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在痛惜人生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死生亦大矣” 死生都是大事, 应该重视死生,尤其是生。 当年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 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 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在与众人宴乐之后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学习第四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第四段作者慷慨生悲,王羲之为什么而“悲” ?这样的悲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呢? 1、“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今人对生死有所悲叹,却不能真正体会古人对生死的态度。 2、“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唯恐后人不理解今人的乐与痛,不理解自己的生死观。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庄子《齐物论》 “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厂 电气维修培训课件.ppt VIP
- 电气设备操作与检修安全课件.ppt VIP
- 2025曲靖供电局及所属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制用工招聘(5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雷克萨斯-Lexus RX-产品使用说明书-RX200t-AGL20L-AWTGZC2-RX200tOM_OM48E46C_01-1509-00.pdf VIP
- 基于Glauert法的风力机叶片设计设计说明书论文.docx VIP
- 企业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培训课件——房地产法律合规与风险管控(1).pptx VIP
- 2025南方电网保山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学生五四青年课活动策划书范文 - 172校园活动网.doc VIP
- 烹调工艺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新时达电梯控制系统AS380S随机图纸RH0000741;国标20;非18芯;V1.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