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存在是否合理例文
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作文训练之三
作文题目
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黑格尔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
理解上述两句话的含义,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分析
本题为言论类材料作文,材料是由两则具有内蕴共通性的言论构成。“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出自黑格尔1820年为其《法哲学原理》所写的序言,被广泛引用且争议不断。“从来如此,便对么?”出自鲁迅《狂人日记》这篇小说,表达的是对历史的审视和反叛传统的心声。本次文题题面简洁,命意却富于哲思,要求学生展现出与其相应的思辨素质。这也构成了此次考试写作的挑战。
黑格尔的话不具哲学背景知识的学生是无法准确诠释的,但大体可以抓取两个关键词:“现实”与“合理”,明白黑格尔在阐释二者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把黑格尔的话转化为两个问题来思考: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吗?合理的就能成为现实的吗?而鲁迅的话中“从来如此”,即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此,“此”即“现实”,“对”即“合理”,言下之意,鲁迅在质疑现实的合理性。考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必拘于材料原意,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两则材料所涉及的共同论题就是关于“现实和合理”的思考。在这个范围内思考即可视为合题。
【写作角度】
具体的写作角度就是对“现实和合理”关系的思辨的具体化,以下思考角度仅供参考。
现实的往往具有合理性——正视现实而不逃避。
现实的未必是合理的——革除现实中的不合理因素,使现实趋于合理。
合理的往往会转化为现实的——历史自有其发展趋势,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合理的未必就能成为现实——真理往往会被遮蔽,历史有时候也会开倒车,要防止非理性的蒙蔽。
现实有合理不合理的两面——我们不能以固有的合理来阻碍对现实不合理一面的变革。
从来如此,不一定对——世易时移,对不对的标准要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真理也不是凝固不变的。
从来如此,必有其对的一面——现实继承于历史并开启着未来,贯穿于其中的“从来如此”即为人类社会中某些恒定的法则,“从来如此”即为其价值所在而不构成怀疑并抛弃它的理由。
注意:对考生的思考不必求全责备,关键是能自圆其说。只要学生是抓住“现实”和“合理”这两个关键词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即可。文章的说理建立在对“现实”和“合理”二词内涵的揭示上,建立在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现实”和“合理”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从二者的对立性上看出矛盾之所在,分析这对矛盾之间的转化关系,最后化解这对矛盾。写作内容可以辐射到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并不局限于当下热点。当然,若能在写作中廓清谬误认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困惑,当是值得提倡的。
三、例文呈现
坐看云起时
高二(1)班陈思含
“侬帆一顺渠应怨,不若从渠且苦侬。”姚勉此话正所谓机巧应变,伶俐入世。如此方能览尽世间芳华,远离蹉跎自叹。
或有人说这未免功利,却实则与黑格尔“现实合理论”不谋而合。清高出世并非一定厚德载物,入世也并非沽名钓誉,而是心系社会;出仕并非贪图荣华,而是一心为民。就好比时代的辉煌与没落给予世人评头论足的资本,殊不知存在皆有其合理性,“现实即合理”,诚哉斯言。
张衡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从容淡静,而不好交接俗人”,于政事减损时“上疏陈事”,也明白以《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试想,若非他精明世故,善明哲保身,何以在黑暗官场中骋怀,却又以精妙的地动仪惊艳后世?
同样的科学巨匠在遥远的古罗马激起千世尘埃,却又转瞬销声匿迹。伽利略以长远而深邃的目光选择了向教廷屈服,而正是他睿智的明哲保身,才以宝贵的后半生为代价为后人留下了巨著《对话》。
张衡与伽利略,尽管际遇截然相反,但一游刃有余,谋定而后动,一个敢于弯腰,知止而有得。他们并不质疑现状,从而为当世的自己赢得光明,为后世的自己赢得尊敬。纵观历史长河,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谋定而赢万世呢?董仲舒“天人三论”博采众长,王安石功名皆就,“春风又绿江南岸”……他们的遗芳穿破长空滚滚而来。
而反观那些自欺自艾的文人墨客,却不得不让人叹惋。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们的满腹经纶不知为何所用,或“且填词去”,或寄情于梦,抒发一把豪情,却不曾想是否是自己拍错了马腿。正所谓世间万物皆有其合理性,不若“自然选择”从何而来?一切只是气度太狭隘罢了,怨人不如怨己。
当然,入世并不是两眼一抹黑唯命是从,也不是唯利是图底线尽无,它是变通,是收放自如,是和睦相处,是为人的哲学。
因而“现实即合理”未尝不错,旷达的气度和胸怀才是人生哲理。大丈夫能屈能伸,“让他三尺又何妨?”自命清高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安慰罢。
生命珍贵,昙花一现,未尝有绝世的芳容更如何
文档评论(0)